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唐赟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即日起你便留在大安殿吧!”李宽点头称是,除了每天的练武外,其它时间全都在大安殿中,王公公成为他人生中第三位老师,不过与赵公公的称呼一样,以‘王老’代之。
王公公的身份呼之欲出,他是李家的奴仆,自幼跟随在李渊身边,而且两人相差几岁,不论李渊是南征北战,还是登基称帝,王公公义无反顾的跟随左右,而他最擅长的就是兵法,自成一派。
隋末唐初涌现一批将帅之才,李渊在晋阳起兵带领大军南征北战,王公公则以副将身份出谋划策,兵法运用娴熟,在军中威望极高,而他也是真正意义上李家出身的将领。
当初李渊夺得天下登基称帝时,曾封赏王槐为大将军之职,却被他拒绝,甘愿自宫留在李渊身边侍奉左右,可以说王公公就是李渊的代理人身份,唯一效忠的也是李渊。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斗争,王槐看在眼里也曾善意的提醒李渊,被后者不以为然,认为不会发生大事。王槐看透人心,那个时候就看出李世民野心勃勃,也是一位极有能力的大才。
如果皇位继承人只有李世民或李建成倒是最好的结果,偏偏龙生双子皆是人中龙凤,旗鼓相当之下李世民更懂得把握机会,占据先机,继而登基称帝,这些都被王槐看得清楚。
“双李争锋,旗鼓相当;唯苏避之,独善其身,非槐也!”
这是流传于大唐军中的早期传言,说的是李靖、李勣、苏定方、王槐四人在军中地位,彼时王槐的地位可与李靖、李勣等相提并论,后来苏定方归降大唐。
纵然苏定方也是一位了不得的大将之才,与李靖、李勣相比还是差了些许,此两人领兵作战未尝一败,战功赫赫,说的是能与两人相比的唯有王槐一人。但是,王槐在大唐建国以后便从军中消失,而李渊身边多了一位王公公。
朝廷中的老臣对王槐十分熟悉,就算是李世民如今是皇上也不得不让他三分。因为李世民领兵打仗的本事正是王槐亲自传授的,而他对李渊的忠诚可以说绝无仅有。
一日为主,终生为仆!
李宽得知其中缘由后,对王公公的钦佩发自肺腑,要是换做其他人明明有机会功成名就,谁不想抓住机会好好把握,又有多少人像王槐这样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名利,自宫进入宫中侍奉左右。
“楚王,老赵已经教过您读过兵书,您应该懂得‘兵者诡道也’的道理!”王槐开门见山地说道,“兵法用于实战而非纸上谈兵,两军交锋兵法运用时必须结合天时地利方可用尽其才,占尽先机。”
李宽若有所悟的低着头沉思,兵法的书籍倒是读过不少,不论是现在还是后世中都曾读过,赵公公教他读书时也曾解释过,并不是很深的解析,倒是与他说了一些简单意思便中断了。
现在想想应该他们早已知道会有王公公教导自己兵法,要不然又怎么会独独兵书这类书籍草草了事。李宽认真的听着王槐对兵法的理解,而且在大安殿中像是早已准备好军事沙盘。
此沙盘以泥沙、兵棋为主,将山川、河流、树木等用全都标记出来,而且作战所用的作战图也都摆放在一旁,李宽以红方为阵营,统领大军十万;王槐以蓝方为阵营,领军一万。
双方兵力悬殊,王槐统领的蓝军以当地地形为优势,完美的借助地理优势形成独特屏障,作为守将一方;李宽以红方阵营为攻方,而且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第一条路是从水路发动攻击,而红方军多是北方人,懂水性的只有区区一万人不到;第二条路是从侧面进攻蓝军最弱的防守,李宽根据得到的地形图制定策略,决定分三路进行。
留有三万兵力坐镇守方正面,以此造成假象,大军并非分散,王槐称赞一声:“楚王果然机智过人!”虽说是称赞声,李宽没觉得很高兴,接下来却发现这都是王槐故意为之,大军深入腹地居然被围攻,派出去的两路兵马死的死伤的伤,兵力瞬间锐减三万。
李宽又接着选择围而不攻的策略,想要以此逼迫王槐投降,可他还是太嫩了,王槐早已算到有此计谋,不仅没有归降,反而留有大量存量。两军交锋最大的消耗便是军需,兵力越多,耗费的时间越长,所需要的军需也就越大,每次交战所需要的装备也需要重新更换。
第一次的沙盘推演,以李宽撤离,王槐成功守住阵营获胜。
李宽下得部署并无遗漏,依然败了,王槐随即指点道:“两军交锋切记以为兵力悬殊,己方就胜算极大,任何时候机会都是五五分。看似有机可乘,也要考虑是否是陷阱,定要观察细微才行,将所得到的情报结合起来再做决断,切不可心急行事。”
“还有身为三军主帅,不可做没把握决定,你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左右将士的性命,以及整个战场的局势。若制定的计策好,则能胜利,哪怕是惨胜也是胜利,不过代价太大,有些情况也得考虑是否值得。若是制定错误的策略,严重的将会全军覆没。”
王槐教的方式更加简单直接,全部以实战教学让李宽亲自指挥作战,每一步错误以及对方有可能制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