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宋末之席卷天下九桃小说()”查找最新章节!

武夷山中的逐虏军营盘实际上并不相连,只是这处地方深入山中,却又是难得一片地势比较平缓,又有一处天然小湖作为水源,这才被邓云定位驻军之地。

整个营盘因地势被划分为五大块,最大的一块就是校场,校场外侧靠近一座山峰的山脚则是宿营地,然后穿过一条还算宽敞的山路进入另一块区域,则为家属区和饲养区,这里是招募入山的新兵家属居住的地方,只不过邓云不养闲人,这些军属需要饲养从信州城和周边各县乡买来的鸡鸭猪羊,另外还要在山坡上开荒种植时令蔬菜。

做好这些就允许在山中立足,可以按月支领粮食和肉食,粮食管够,肉食很少,并无一文银子的报酬,家属想要报酬也不是没有途径,比如做工!

整个逐虏军需要大量的人手打造各种军械,上山砍伐能做军用的树木同样需要人手,出来逃难的可不是什么大姑娘小媳妇,不说膀大腰圆,至少也不会是那种吃不得苦的懒婆娘。

大宋风气还算开放,朱熹弄出个‘存天理灭人欲’开始禁锢女子,再遇上一个崇尚理学只差没走火入魔的宋理宗,理学大兴本属必然,只是好在南宋这些年都在抵御外敌,一百多年的江山打仗几乎就没消停过,因此理学兴盛至少在目前还远没有后世明清时候那么变态,因此这些婆娘外出做工来贴补家用,并不算什么惊世骇俗的事。

被费宁掳进山的郎中有七八个,邓云号召军属学医并没遭遇到料想中的阻力,让军属自己报名,很快就有上百个婆姨愿意随郎中学医,当然,婆娘们之所以这么踊跃,完全只是因为邓云开出了二两银子一个月的报酬!

学医就能拿二两银子,寻常战兵操练累死累活还要上战场去拼命,也不过才一两银子的饷银,这要是不愿意除非脑袋被驴踢了……

唯一的阻力就是郎中本身,郎中说起来也划分为匠,也就是医匠,匠的社会地位在历朝历代从来就没高过,说起来比商还要高一等,可实际上真正的商贾谁又会把匠放在眼里。

唯一的例外就是医匠,郎中的社会地位很特殊,寻常的木匠铁匠,哪怕就是大字不识几个也能靠着手艺打造出像模像样的东西,可郎中不行,不识字不要说连医书都看不懂,就是开方子抓药都想都不要想。

因此郎中首先得识字,算是文化人,而在古代低得发指的识字率前提下,文化人首先就是特权阶级的组成部分!

让这些郎中去教乡村仆妇学医,简直就是对他们最大的侮辱!

当然,这对邓云来说没什么鸟用,既然把你抓进了山,老实一点自然吃香的喝辣的,叽叽歪歪甚至想要反抗,那么下场就只有棍打鞭笞,就算打死也是白搭!

谁叫郎中们自己都认定这武夷山中的人马就是一群土匪山贼呢?

既然是土匪那就得有土匪的作风,是山贼就要有山贼的狠辣,乖乖合作,好吃好喝拿银子,不合作那就只能呵呵了。

在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所谓的气节说白了就是个屁……

七位郎中老老实实的配药和教婆娘,邓云也不可能让这些半个字都不认识的仆妇学什么真正的医术,在军中,尤其是冷兵器时代,战时战后护理,说白了就是外科最简单的那一部分。

包扎清洗伤口、上夹板上药、止血等等都是常规,邓云还亲自撸袖子上阵教仆妇们心肺复苏和缝针……

于是,自然而然的,逐虏军的护士营便成立了……

家属区往南往北两边同样穿过山间窄道的后面就是两块作坊区,南边以木为主,北边以铁为重。

北边的作坊区内有邓云亲自监督造出来的坩埚炉,坩埚炉不算什么稀奇玩意,在后世解放过后那段时期,祖国大地上遍地都是,只不过因为坩埚炉的熔点还是不够,最终产出的不合格钢材太多,最终被废弃掉。

不过在这大几百年前的宋末,这坩埚炉就是神器!

现在冶炼钢铁的办法很多也不算原始,就是用土炉子将铁矿石熔炼成赤铁,因为熔点不够没法溶为铁水,所以想要精钢就只能靠锻打!

千锤百炼的锻打,一把好刀从模子到成型再到成品,这期间要经历数万甚至上十万次的锻打,才能将铁中含有的杂质给祛除掉七七八八,邓云才掳上山几个铁匠,要是靠他们一锤子一锤子去打铁,等打造出足够装备三千精兵的武器铠甲,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坩埚炉提前问世,之所以是坩埚炉而不是更高端的高炉,原因很简单,邓云不会甚至连原理都不懂,更何况邓云也很清楚,以目前的条件而言,也根本不具备建造更高端炼铁炉的条件。

坩埚炉还是能用的,至少它的熔点勉强能达到要求,能将铁矿石溶为铁水,也勉强能将生铁溶炼掉,如此一来节省的时间堪称恐怖,从铁水到模具再锻打都要省下不知道多少时间。

衢州的武库还算丰厚,但主要的还是刀枪和弓箭,至于铠甲……

宋代的铠甲不输给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尤其是步人甲更是享誉后世经久不衰,至于其它仿造唐代明光铠也是登峰造极,有过之而无不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