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西川县所在的位置在西北黄土高原属于优势苹果产区,具备优质苹果生产的部生态指标,是中国优质红富士苹果适生区。这里的苹果以果实硬度大、果形高桩、色泽鲜艳、蜡质层厚、酸甜适度、耐贮耐运、食用安等特点著称。因此,县里连续多年持续发展苹果产业,不少乡镇都跟着吃了利,整个西川县的四塬八乡都能看到整片整片的苹果产业种植片区。

虽然如此,但是在牛洼乡,却很难看到成片有规模的苹果地。这与牛洼乡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总共六个行政村,四个就在沟里,唯有的两个行政村虽然在塬上,但是因为塬面过窄的原因,能利用的土地并不多,主要的粮食生产就靠塬上的丰田,山地的麦田产粮还是有限。因此,县里每年组织栽植苹果树都没有过多的要求牛洼乡栽植的面积和规模。

这一年的秋天,县乡换界后,县里认为牛洼乡要想拜托穷困面貌,就得给老百姓发掘出能够创收的路子来。于是,川地搞蔬菜种植大棚,塬面搞苹果种植产业的思路被正式确立。牛洼乡在塬面上的两个村也被要求沿公里一定范围内的土地部套种苹果树,套种的意思就是苹果树下还可以种电瓜豆之类的矮作物。

岘子村在塬面上的土地也被划入了苹果种植区,乡上为了尽快推动苹果产业种植,召开了一次三级干部大会,已经升任乡党委书记的吴红军在会上要求,一个月内,必须按照县里总体规划的要求,完成苹果栽植面积,否则涉及哪个村,村两委班子主动请辞。

会后,岘子村的孟支书带着村上的主任、副主任,还有各生产队的队长来到王正的房间,商量如何栽植的问题。刘荣也被王正叫来一起讨论。

王正:“县里的要求,刚才会上书记都给大家讲清楚了,咱们岘子村的任务是塬上沿公路的地宽处100米,窄处50米,部栽植苹果树,一个月栽完,咋办,大家都说说。”

孟支书拿掉自己的帽子,用手挠着稀疏的几根头发说道:“这,这要叫我说,咱们牛洼就这么点好地,部栽了苹果树,吃啥哩?”

“就是,山台地又不打粮,基本都种的是秋,这可咋办?”一个生产队长也附和着说。

王正:“这是个算账的事情,到底是种麦子赚,还是种苹果赚,你们不会算?”

孟支书还是挠着头说:“不是不会算,关键是这地里还都长着麦苗哩,工作咋做哩?我愁的在这。”

王正:“会上书记都给你说清了,多少麦苗,给人家补偿青苗费用哩。”

孟支书:“就怕工作不好做。”

王正:“工作好做,还要我们这些人干啥。”

孟支书:“那你就说咋办吧,我们力配合就是。”

王正:“时间紧,县上的苹果苗过几天就送到了,我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挨家挨户的去做工作,做通一家就栽一家,不要等到部做通再栽植,不管咋说,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栽植任务,县上要检查哩。”

孟支书:“栽植苹果树这个事,是个好事,过去也都栽过,但是都长成了酸苹果树,就怕这个工作不好做,群众的抵触情绪会很高。”

王正:“你光栽不管,疏于管理,肯定长成了酸苹果树,我看村上有些以前栽的苹果树都快长成扫帚了,都说山里懒汉多,把人能懒死嘛。”

“也不是懒,主要是不会管,听说管护苹果树麻烦的很哩。”一个生产队长说道。

王正:“你这思想要不得,挣钱那么难,一门心思想挣钱的话,苹果树管护再麻烦都想办法管好哩,再说了,这次县里专门派人蹲点指导哩,人家技术员手把手教你还学不会吗。”

“主要是咱们这里群众跟上苹果树,还没有吃上利,要是吃上利了,自己也就动起来了。”队长继续说道。

王正:“再不说了,今天回去村上先把地块统计一下,把户列出来,明天一大早,我和小刘道村上,咱们就开始,就这,散了。”

孟支书有些迟疑,坐着不动,王正看了一眼,站起来问到:“老孟,还没有想通?”

孟支书又挠挠头,笑**的说道:“乡上干部比狗都大,你说撒是撒。”说着,站了起来,戴上帽子准备走,其他人也都跟着站了起来往出走去。

王正冲孟支书吼了一句“你个老怂,这趟可不要当老油条,不然我和小刘下去住到你屋里不走了。”

孟支书笑着回了一句“欢迎,我把管饭点婆娘给你叫来天天压面吃。”说着,出了王正的房间。

第二天一大早,王正和刘荣在灶上吃完早饭,便骑上摩托车,下到了岘子村。

到了村里,俩人先去了孟支书的商店里,王正见到孟支书第一句话就问到:“统计出来了吗?”

孟支书:“文书马上就过来了,昨个回来就跑着统计着哩。”

王正:“那在你这等哩,还是先到管饭点?”

孟支书诡异的一笑说道:“你想管饭点婆娘了,咱就到管饭点等走。”

王正:“你个老怂,就到你这等。”说着,王正脱了鞋,上到孟支书商店的炕上去。

刘荣见王正上了炕,也脱了鞋,坐到了炕边上。

不一会,村里的文书骑着摩托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