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2();
read2(); 朱大福自回京之后,朱元璋便一如往常那般,领着他批奏章,见朝臣。
明眼人谁都知道,朱元璋这是打算把朱大福往储君的方向培养了。
就朱大福这些年做的那些事情,除了那些有竞争资格的藩王之外,一般人无不赞成朱大福做储君。
要能力又能力,要仁义有仁义。
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那无不都举双手赞成。
一日,正当朱大福协同朱元璋处理奏章之际,有内伺进门禀报,道:“陛下,燕王二王子进京了,请求见驾。”
听到朱高熙进京,不管是朱大福还是朱元璋均略显诧异。
“你见老四都说什么了,他怎这个时候想起进京了?”
多年以来,朱棣安分守己,朝廷不召绝不会私自进京。
朱大福寻了一趟,他就派儿子进京,怎么想这都和朱大福脱不了干系。
对于朱棣这个时候进京,朱大福诧异之余还是略有惊喜的。
朱棣要不是存了对朱大福建议上心的心思,完没必要这个时候派朱高煦专门跑一趟的。
“也不是什么大事,皇爷爷,高煦既然都来了,那就先见见,看他带来了四叔什么想法。”
朱樉死了,朱棡病了,朱允炆败了。
当下能威胁到朱大福地位的,只剩下朱棣了。
朱元璋存了扶朱大福即位的心思,当然也就很有必要替朱大福解决了后顾之忧。
“那就见见。”
朱高煦既都已经进京,那就没有不见的道理。
很快,朱高煦便喊了过来。
朱高煦平日大大咧咧,不受拘束惯了,在朱元璋面前倒也见了礼,但眼神却不断往朱大福身上瞥,恨不得当着朱元璋的面就直接和朱大福叙旧了。
朱大福拎的清,他知道朱元璋对他的中意,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自己在某些方面有朱标的影子。
朱标宽仁谦恭,知书达理,绝不会像朱高煦那样,不受礼节约束,随随便便搞那些小动作的。
但朱标兄友弟恭,关切兄弟,在这种情况下,是绝不会让朱元璋恼了朱高煦的。
再加之,朱大福和朱高煦现在关系本就不一般,他明知道朱元璋不喜欢朱高煦,自也就不会放任朱高煦被朱元璋厌嫌的。
在朱高煦三心二意见了礼之后,朱大福便主动开口,道:“北平至京路途遥远,四叔有紧要之事直接安排我给我也就是了,何必又让你跑一趟?”
有了朱大福开口,朱高煦不再和朱大福挤眉弄眼,大方自然了许多。
“你走的急,这不没来得及吗。”
“对,皇爷爷,这是爹让我呈交的书信,爹说...这是我们自家的家事,派个信使总是不能表明爹的那什么心,而皇爷爷也知道,老大他身体不好,最受不了路途颠簸,所以说,这个事只能由孙儿来做了。”
说话的功夫,朱高煦已移交出了朱棣的书信。
当着朱高煦的面,朱元璋便已打开了朱棣的信。
走马观花瞅了一眼,朱元璋脸上有了惊诧,问道:“你爹要出海?”
这个事情,可是朱元璋所没想过的。
“爹说,他的意思都在信里了,还望皇爷爷能够恩准,至于具体缘由如何,可让哥,对,吴王解答。”
朱元璋不善的眼神,直接瞥到了朱大福身上。
朱元璋之所以器重朱大福,就是因为朱大福重情重义。
他可不希望将来有朝一日,传位给朱大福后,朱大福对他的那些叔叔们大开杀戒。
感受到朱元璋不善的眼神之后,朱大福莞尔一笑,道:“可否让皇爷爷瞧瞧四叔的信?”
知道了朱棣的内容,他才能知道该朝着哪方面说。
总的来说,朱元璋还是信任朱大福,愿意给他一个解释的机会。
从朱元璋手里接了信,朱大福大致瞅了一眼,倒也放心了。
朱棣在信里说的倒也清晰,说了海外的种种好,求朱元璋给他一个在海外建功立业的机会。
信中言辞恳切,并没什么阴阳怪气之言。
“这样的话,孙儿有几句话倒是能说给皇爷爷听听。”
让朱棣这些有抱负,有理想的王爷们扬帆起航,于大明千秋万代那都是有极大好处的。
在朱元璋跟前,朱大福先是说了藩王政策,在几百年后对大明财政所造成的负担。
之后,朱大福又介绍了海外的种种好。
告诉朱元璋,这些藩王出去是为后代子孙开疆拓土了。
除此之外,还能用海外的这些资源协助大明强大起来。
现在正是藩王们雄心壮志的时候,等过上几代,被酒肉腐蚀之后,不说让他们自己去建功立业,就是打下来把他们送出去。
那些人也会哭爹喊娘,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因而,从现在开始就为后代子孙谋划一条康庄大道,很有必要。
朱元璋虽说年纪大,但志在千里。
对于朱大福描绘出来的宏伟蓝图,仍很是艳羡。
要是在海外能开辟出一番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