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福村买地卖地是件大事,何况这回他们家决心要买的地还不少。
眼下有两块地听起来最适合自家买进,其中一块就是在永福村,有五十亩,不过并不连在一起,是建昌县一个地主家的田地,听拖打听的人说,那五十亩地分成两块,一块在村西,一块在村东,各自差不多有二十五亩,这回是地主家要南迁,所以要把永福村的这两块田一次性卖出去,因为人家走的急,所以只要现钱。
另外一块地离永福村稍远一些,不过离建昌县很近,是一整块田地,卖的也不着急,离水源也近,听起来似乎处处都很合适,不过程元卿一听还是在心里一下子否定了这块地。
原因在于这块地的主人姓马,而且听帮打听的人说下来,程元卿觉得这个性马的商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初大窦氏想把程元月卖给那家做小的一户人家。
她没忘那马富商都年近古稀了,家里一群小老婆,还琢磨着在娶呢,这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他家的地,再便宜也不能买!她根本不想和这家人再有一点牵扯好不好。
程元卿在桌子底下拽拽包子爹爹的袖子,想要提醒一下包子爹爹。
程时年当然也不傻,他也想到了程元卿想到的那件事,就立刻定下说。
“咱们家不在城里住,要离城里近的地也没用,照看起来也不方便,就买村里的地吧。”
这是要买永福村那两块分开的田地了,其实对于一家子耕种,当然是田地连在一起方便也好打理照看,可是程时年一家明显买了地多半是用来往外佃的,所以在不在一起,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和帮打听的人约定好了时间,程时年又领着一家子人看过即将要买的田地,很快就和卖家签了红契,一共花去了一百三十两。
这么一折腾,就到了回永福村的日子。
不同于来时的拮据,这次程元卿一家人可以说是真正的满载而归,秦氏的包袱里装着他们剩下的三十两银子和地契,一路上就怕被人抢了包袱,一直紧紧抱着。
一家人脸上都洋溢着即将归家的喜悦,丝毫没有远行的疲惫。
建昌县的跨院再好也不是家,从老屋分家后的新房子,才是他们一家人的根基。
然而随着驴车行的离县城愈来愈远,程时年发现了不对劲。
这个时候即将秋收,照往年庄稼的长势来看,田地里应该已经铺满了颗粒饱满的粮食,而现在一眼望去,一颗颗庄稼稀松的在地里分布,有的地里甚至干脆枯了一半。
程时年纠结的望了望天,才想起来他们一家人在县城忙活元合酒楼的事,好像忽略了天有多久没下雨,好像从他们进城前就未有降雨,到进城住的这段时间,大约有一个月了吧?
程元卿看出程时年的心不在焉,还以为是他还惦记没给老屋稍节礼而不安,就想了个话题岔开。
“咱们买了地,要种些什么?”
程元月就接着道:“种黍米!这样咱家就不用买米了!”
“那还不简单,可也得种些菜啊,不能单吃米,大姐和我都爱吃土豆,咱们还得种上土豆!”
秦氏笑望着两个闺女,心情也是未有的好,附和道:
“好好好,你们爱吃什么咱就种什么,我看啊还得种些白菜,等冬天的时候我给你们腌菜吃。”
永福村的冬天很冷,不光村民就是县城里的人也没有办法在冬天储存新鲜的蔬菜,所以在冬天家家户户吃的菜多是萝卜和白菜之类的腌菜。
这类腌菜当然也是心灵手巧的农妇们自己做的,秦氏做的腌菜味道又下饭又新鲜,他们都很爱吃。
不过在物资匮乏的老程家,冬天里的腌菜也很珍贵,通常一个冬天只有几坛子,还被大窦氏牢牢把持着,每顿饭吃几片菜叶子,每个人吃多少,都被她严苛的把控。
像秦氏母女,不受大窦氏待见的几人,甚至一个冬天碗里也难见菜叶,这简直是虐待儿童!
“白菜好!种白菜咱们自己腌!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程元卿小手一挥,大气的说。
程时年却没有娘几个那么乐观,踌躇了一会儿,还是把心里的担心说出来。
“好长时候天都不下雨了,我看着别是要遭旱年。”
靠天吃饭的农民,最怕的就是遇上灾年,虽然在历经二十年的风调雨顺,现在的每个家庭的劳动主力,都没有见过灾年的真实情景,他们也都是从老一辈人的嘴中口耳相传听来的。
比如永福村关于旱灾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天干吹夜风”,意思是天上的云彩和地面上的风向不一致,而且这种风不光白天刮的厉害,晚上也同样吹个不停,这就有即将来临干旱的风险。
还有就是突然违反常规的长时间不降雨,还有“旱天雷”的出没。
这里讲的旱天雷,说的是往往出现在下午的雷声,但是却只能听到雷声见不到雨点,或者又夹杂着一阵阵的大风,雷声大雨点小,匆匆而过。
这些都是勤恳的庄稼人总结的旱灾来临前的宝贵经验。
他们一家人是土生土长的庄户人,哪怕是还未及笄的程元月也对这些耳熟能详。
见爹爹这么说,程元月有些担心的攥紧了衣袖说:
“那、那怎么办?咱家刚买的田......”
程元卿和姐姐有着同样的担心,要是碰上灾年,他们的田地肯定就无产出了,甚至还会亏本。
除了这一层关系到程家的经济问题之外,程元卿还想到了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