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璞此次回来,一是借着休假来看望父母,二也是给表妹宋茹撑腰。

王璞父亲也是独苗一个,王璞除了亲弟弟,最亲近的就是舅家的表弟妹。

表妹婚事不顺,冯家又是为了搭上自己的关系才和舅家结亲,他虽不至于自责,却也很关切表妹的生活。

赵家提这门亲事之前,他就考虑过赵雁林了,只是那时候赵家传出不娶的风声,他又不能上赶着去问,显得自家表妹迫切想嫁入赵家,便按下此事,并不多提。

待赵雁泽来提了亲,王璞自然是想促成此事的。

赵雁泽只比王璞小三岁,算是同龄人,两人又是同乡,考学、文会的时候经常碰到,也有些交情。

赵雁泽虽然还没中进士,却因着自幼在府城读书,拜了个好先生,他又不是个吝啬的性子,也会带王璞去先生那里请教。

后来王璞考中了进士,入了晋王府做了长史,后来又随其就藩,回了太原府,自然会对赵家多加照拂。

他当时是想着,赵家两兄弟,都有天赋,很有可能也会入朝为官,同乡是天然的同盟,早日交好总是好事。

如今,赵雁林要娶表妹,无论是看在他的面子上,还是看在他这些年对他们的照拂上,总不会像冯家那么蠢。

赵雁林,并不是蠢人,这一点,王璞还是能看出来的。而他对原配的情谊也是让王璞满意的地方。

王璞的思路,和宋韵就很大相径庭了:

宋韵觉得,赵雁林对原配感情深,可能对继室冷淡。

而王璞则认为,一个爱重亡妻,对子女负责的男人,就是重情义的人,对他亲自求娶的妻子,总不会差。

两种想法,其实都不算错,只能让时间去证明赵雁林是什么样子的人了。

王璞公务繁忙,不过是抽个空回来,时间紧迫,任务却繁重,实在是没时间拖延。因此,只回家住了一晚,第二日就去了宋家拜访舅母。

宋筠自穿越以来,都没见过王璞:她刚穿越来的那一年,王璞还在京中做官,翻过年来,他倒是回了太原府,只是据说晋王年龄尚小,又是初次就藩,很多事儿,都需要长史去辅佐。

王璞也就一直没抽出空回老家。只是宋筠虽然未见其人,却常闻其名,宋老太太矜持地对着老姐妹们炫耀过好几次出息外甥,宋姑母也把这个孝顺儿子也夸了又夸,导致宋筠对他的好奇心,达到了最高点。

王璞来的时候,宋老太太正喝着茶,沈氏、宋茹陪坐在下首。宋策和宋箴也难得没去学院,而是拿了副象棋,边玩边等着客人。

宋筠没什么玩象棋的天赋,只蹲在地上玩着陶瓷小狗。她手上拿着玩具玩,心却早就飞远了,还用眼睛时不时地瞥向院子里,期待着传说中的进士。

宋老太太作为长辈,自然是住在正院的,不过,院子并不大,也没什么景致景观,因此,王璞一进院门,宋筠就注意到了。

这男人四十岁左右的样子,不高不低,不胖不瘦,脊背挺直,穿着青色长袍,没有过多的纹饰。

他身后还跟着一个小厮,年龄不大,看着倒很机灵的样子,一边亦步亦趋地跟着自家主子,一边低声和李伯攀谈着。

总之,王璞的个人形象,很符合宋筠想象中的古代士大夫,有种克制、端正、清廉的姿态。

她看到了,其他人也看到了,宋老太太最激动,起身迎了上去,宋茹和沈氏立刻跟在身后搀扶她。

宋老太太这时候腿脚倒是蛮利索,嘴皮子也好使,边走边说:

“璞哥儿,你可算回来了,舅母可好几年没见你了,只听你娘说你公务繁忙。哎呦,公务再忙,也得休息啊,你也不小了,该多注意自己的身体了。”

王璞不疾不徐的步伐加快了几分,走上前扶着宋老太太,一边走一边听她念叨,脾气倒是很好的样子,一点也没有不耐心。

长辈们都站起来了,宋策和宋筠反应也不慢,迅速把正在玩的游戏放下,恭恭敬敬地走到家中长辈旁边,对王璞问好。

宋箴被这动静搞蒙了,呆愣愣地扭头看了好几眼,却一直没动弹。宋箴虽然幼时见过王璞几年,却不太记得对方的长相了,更没有什么对进士的仰望之心,自然没兄妹表现得那么热情。

好在沈氏略慢了两步,注意到儿子的动静,看他没有起身给客人问好的意思,低声提醒了句:

“二郎,不去向表伯父问好吗?托人给你捎过象棋的表伯父。”

宋箴听到这话,不仅没有开心,反而皱了皱眉,很明显地表露出来对象棋的不满意,不过他还是乖乖站了起来,随娘亲一起去问好。

亲亲热热地招呼了客人,几个人依次落座。

宋老太太这才从见到外甥的兴奋劲儿缓过来,疑惑地问:

“雅维她娘呢?还有几个孩子呢?都没回来?”

“我岳母病重了,她就回去侍疾了,几个孩子也跟着去了。”

宋老太太一回想,隐约记得外甥媳妇的爹娘年岁的确不小了,晚辈们看得紧也正常,了然地点点头,略问候几句,就招呼自家孩子给王璞问好。

王璞很亲切地说:

“两个小子长这么大了?倒是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