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弟弟郭廷赞当时在濠州任马步都校,柴荣封他为和州刺史。

同时命郭廷谓率濠州军去攻打天长(今安徽天长县)。

都是熟门熟路的老同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个多月后,天长县守将马赟也降了。郭廷谓被加封为楼橹战棹左右厢都监。

在北线上,柴荣和赵匡胤兵分两翼,世宗自率领亲军沿淮河北岸、赵匡胤领步骑自淮河南岸、诸将率水军顺淮河东进,拉开了淮河之战的序幕。

驻守淮河的南唐保义节度使陈承昭,被李璟任命为濠、泗、楚、海水陆都应援使,名头再响,也丝毫抵不住赵匡胤的精锐之师。

在马上还没走两个回合,就被盔甲鲜明的赵匡胤一棍子击落马下,周军一拥而上,陈承昭被抓了俘虏。

听闻陈承昭是个水军将领,水利专家,柴荣亲自给陈承昭解绑,任命他为右监门卫上将军,并赐锦袍、银带等物,后又改授右领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今河南洛阳)。

淮河一战,除去烧沉的,周军共缴获战船三百余艘,俘虏士卒七千多人,杀死溺死的不计其数。

南唐在淮河上的战船,都玩完了。

◆楚州有个因子巷

显德四年(957)十二月九日,赵匡胤的先锋部队抵达楚州(今淮安)城下。楚州城防御使张彦卿是个硬骨头,誓死不降。

后周军这边,投石车、火攻、箭雨、凿城,拳打脚踢,所有的招数都用上。

张彦卿这边,滚木、礌石、火笼、板砖,所有能投掷的,都抛下城去。

两军皆有死伤,一个月过去了,楚州城依然固若金汤,无法攻破。

江淮一带,由于淮河经常发生水患,大水淹没了农田,淹没了房屋。每当哀鸿遍野,吃光了草根树皮之后,各地流民就会发生暴动,占州府、杀官吏、抢粮食,一样都不会少。

所以各地驻军指挥使,被迫把城墙都修筑得非常高大上,这样才能得以保障城里人的生命和财产安,他们固有的观念就是:高筑墙、广积粮、保安康。

这也是为什么后周军在攻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的原因,你的云梯,距人家城头还有一大截,根本爬不上人家的城头。

赵匡胤道:“圣上还记得当年在河中挖地道的事吗?”

柴荣一拍脑袋,“对啊!我们就是通过地道,才拿下河中城灭了李守贞的!”

于是,世宗亲自督军,在城外大建碉堡箭楼,掩护士兵们挖地道(淮河以南的地方,在冬天,地下一般是不会出现冻土层的)。

一夜功夫,地道通进城中,后周大军蜂拥而入,双方展开激烈的巷战。

显德五年(958)正月,楚州城破,一千余名南唐守军,无一投降,部战死。

都监郑昭业战死,楚州防御使张彦卿转战回到府衙,兵器已经部打光,他拿起椅子和冲上来的周军拼命,最后力竭身亡。

南唐有张彦卿拼死报国,大明亦有史可法力保扬州。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中华民族不缺的就是这种精忠报国的英雄铁汉。

在原则上,大家各为其主,没有谁对谁错,在道义上,民族危亡,宁死不屈,方显英雄本色。

三征南唐,世宗柴荣亲自督战,周军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连下淮河两岸五座城池,没想到却在小小的楚州城下,搁浅了四十多天,严重打乱了柴荣速战速决的作战部署。

楚州一战,周军损失惨重,柴荣大怒,下令屠城:不分男女老幼,有活气的一个不留,连只狗都不能放过。

这也和明末扬州的结局一样,清军艰难占领扬州后,主帅多铎下令屠城,扬州百姓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

扬州城现在还有一条古巷,叫做“螺丝结顶”,是“摞尸及顶”的谐音,是说,扬州十日屠城时,这里尸骨堆积如山,都到了屋顶。

出来混是要还的。屠城者,让那些无辜的百姓惨遭杀害,看似赢了,泄愤了,却造下了难以言表的无边罪业。

佛门常说:“杀生者,得短命报。”众生任何的起心动念,都会召感业力果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必定受报。

王朴算定世宗本来能做皇帝三十年,他的残忍,让他最终只坐了六年的江山。顺便提一下,那个在扬州屠城的多铎,是染天花死的,死时三十六岁。

周军屠城之时,赵匡胤骑马走到一条小巷,刚好看到一名无头女尸,倒在路边,在她的身下,有一个小孩正依偎在妇人的怀里吃奶。

赵匡胤于心不忍,他命人抱起孩子,好生照看。接着飞马向柴荣请旨,要求收留战事中留下的孤儿,柴荣想了想,还是答应了。

于是,楚州城很多孤儿得以保,这个巷子里的人也因此得以活命,从此这条巷子就取名“因子巷”。后来楚州百姓为了感念赵匡胤的仁义和活命之恩,又将因子巷更名“多子巷”。

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赵匡胤仍能保持一颗慈悲心,的确难得。

◆南唐皇帝的离间计

紧接着,后周大军接连攻克扬州、舒州。

显德五年(958)三月,柴荣抵达仪征,到达长江北岸。

赵匡胤率领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