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王均用一场空城计,让官军损兵折将,自此越发骄横,将战事搁在一边。整日里左抱右拥,朝饮暮博,歌舞达旦。

叛乱一起,益州城内的百姓,人心惶惶,开始拖家带口四处逃窜。王均分派骑兵将这些人追回,或囚禁,或肢解灭族,以儆效尤。

为加强城头的防御,王均派人挨家挨户抓壮丁,甚至将那些僧道之中年轻一点的,也通通抓来,逼迫他们当兵。为增加辨识度,先在这些人手背上刺青,接着剃去头发,在脸上刺字,一切完事之后,发给服装号铠,令其守城。

雷有终痛定思痛,决心一雪前耻。他在汉州张榜招兵买马,每日前来应征的流亡百姓和降卒有数百人。

一个月后,官军恢复元气,雷有终又重整兵马再次向益州进发。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蜀汉丞相诸葛亮按奇门遁甲,用乱石布下天覆、地载、风扬、云垂、龙飞、虎翼、鸟翔、蛇蟠等八阵,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八阵图变化多端,不识阵者误入,会迷失方向,进退无门。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一次摆下八阵图,是在鱼腹浦对阵东吴大军。吴军在大将陆逊带领下气势汹汹而来,想要一举歼灭蜀军,最终误入八阵图中,被蜀军打得抱头鼠窜,几近军覆灭。诸葛亮早就料到吴军的下场,事先安排自己的岳父黄承彦,适时现身,让他带着陆逊和吴国残兵败将走出八阵图,算是给东吴留一点火种。

陆逊兵败八阵图,这件事是真是假,尚无定论,不过下面这件却是事实。

有句谚语叫:司马懿破八阵图——不懂装懂。

魏军统帅司马懿父子率中原九州之十余万精锐,与诸葛亮对峙。诸葛丞相布下八阵图,司马懿派军杀入阵中,结果一样,魏兵有去无回。诸葛亮豪横地放回三个兵士,让他们捎话给司马懿:“回家再读兵法,重习战策,三年后再来一战。”司马懿从此丧失了和蜀军野战的胆气,哪怕承受礼赠妇人衣帛之羞辱,也避而不战。

偌大的蜀川,诸葛亮只在两个地方留下了八阵图,一是在夔州之永安宫,另一个在新都之弥牟砦(今成都市东北弥牟镇)。

为了让官军感受一下诸葛亮八阵图的厉害,王均在弥牟砦设下重兵。仗着天时地利人和,蜀军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小刀子磨得亮亮的。

这种乱石阵,玩好了叫八阵图,弄不好就叫演砸了。结果,可想而知,宋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摧毁八阵图,占据了弥牟砦。

这一战,宋军斩首千级,缴获大量武器铠甲,直逼鱼桥门。蜀兵残众奔溃败逃,崇仪副使高继勋率领五百兵丁在后穷打猛追,一直追至嘉州。

◆升仙桥大捷

蜀军在弥牟砦惨遭败仗,王均有点不服气,便亲率大军出战,想再次给官军一点颜色瞧瞧。

益州北门外有座升仙桥,蜀中才子司马相如初入长安,曾在桥柱上题字励志曰:“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说自己这次赴京,不乘坐高车驷马,决不回来见故乡的父老乡亲。

在长安,司马相如的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推崇,后来司马相如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蜀人以为宠”,成都县令以上官员都身背弓矢,手持小锣,为司马相如鸣锣开道,此桥从此成名。

雷有终在升仙桥设下埋伏,让高继勋和侄子雷孝先率先锋部队前去搦战。

高继勋与叛军将领鲁麻胡马打盘旋,只几个照面,就佯装败下阵来,拨马就走。鲁麻胡跟后就追,王均不明就里,指挥大军随即掩杀过去。

蜀军刚一过桥,就听见一阵梆子声,箭如雨发,紧接着四面伏兵一起杀出,将王均人马困在当中。蜀军慌忙后撤,就一座小桥,怎经得千军万马,仓皇之间,蜀军只能跳水逃生,溺水和中箭的无数。

此役,蜀军折损数千兵马,王均冒死突围,单骑逃回成都。随即吊桥高悬,阻塞城门,意图固守。

升仙桥大捷,高继勋和雷孝先还献上王均的金枪、黄伞一应等御用之物。

雷有终大喜,当即派自己的长子奉礼郎雷孝若飞马回京,向真宗赵恒奏报胜况。

真宗详细地询问了前线的状况,笑着对左右大臣道:“王均鼠辈,虽婴城自守,计日可擒矣。”

雷孝若趁机向皇上进言,说自己自幼习武,希望能将文官改成武职。真宗准其所奏,补为供奉官,在军前效力。

益州知州牛冕和西川转运使张适,临阵脱逃,已是实锤,确凿无疑。二人临敌卖阵,贪生怕死,有损朝廷颜面,诏令将牛冕削籍,流放儋州,永不录用;张适削籍,贬为连州参军。

当初,张咏从蜀返京,听说接替自己的是牛冕,曾说过:“冕非抚众才,其能绥辑乎?”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真宗又下诏:“益州军民被王均胁迫的,如能归顺朝廷,部赦其无罪。”

◆攻城几多艰

宋军乘胜进至益州城外,在城北土山依山建寨,分设鹿角丫杈。

有了上次失败的教训,雷有终决定采取稳扎稳打的攻城策略,派石普在土山旁的旧草场,督造投石车、床弩、云梯等一应攻城器械。

一切准备妥当,雷有终开始在中军大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