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光场视网膜显示技术的出现,让人们彻底可以摆脱屏幕了。

光场视网膜显示,是通过在眼睛两侧的一个光场投影仪,把带有影像的光线,直接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中,这样人眼看起来,就跟肉眼看到的东西一模一样。

这一来,电脑投射在视野中的东西,跟人眼本来看到的东西,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由于光场投射仪的光线,是与自然光同时入眼的。这意味着,佩戴者视野跟原来看到什么,现在还是看到什么,丝毫无差。

而在这基础上,电脑需要显示出来的文字和图像,就会叠加到人眼视野中,达到了完美的AR增强现实效果。

有了光场视网膜显示技术,首先是再也不需要显示器了,所有的影像,都通过光场投射仪来投射到眼睛中。佩戴者的视野中会出现各种图案,而且是立体的,简直就是伸手可得。

光场视网膜AR显示,起源于本世纪十几二十年代。

从2016年开始,就有团队进行研究。其中名气最大的,要算是美国互联网巨头谷歌投资的MagicLeap,中文名字叫神奇跳跃。

他们就曾推出了这种技术的样机,样品机一登场,就受到世界的追捧和期待。

到了近二十年,这项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头带式电脑设备应用这个技术,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丽娜拿过头带,指着眼角两端米粒大小的圆形东西,介绍起来。

“你看这两头突起,正是投射机的主要部件。它原理就是将图像投射到人的视网膜中,产生混合现实的效果。”

“所有的图像、文字,都采用AR——增强现实的技术,叠加到视野中。”

“投影仪本身,则是采用无线通讯,与电脑主机相连。”

这个头带式AR电脑。它的光场投影仪,就是在眼角的两个小突起上。那两个米粒大小的小突起,正是针眼式光场投射仪。

“电脑主机在哪里?”

“电脑主机,是分布式的。”

“首先是头带AR电脑。这个的电脑主机,是在额头的这个方块下。所以,整条头带是可以独立工作的。”

“不过为了减轻重量,头带AR电脑只是一个分布式小终端。他的主机在这里,另外只有几十个T的存储容量。”

“而另外一个主机,则是在腰带上。这个主机中,带有绝大部分的容量。总容量有200PB的大小呢!”

丽娜拿过防弹衣的腰带,介绍了起来。只见腰带正前方,有一块长方形小片模样的的东西,只有2毫米左右的厚度。

“这个就是电脑核心主机。”

丽娜买了个关子,“你猜有什么资料?”

赵锋干脆摇头,表示一问三不知。

丽娜解释:“这里保存着地球所有书籍、音视频资料,以及地球的所有高清地图和各种测绘探测信息。完就是把当前世界的智慧,都搬到这台电脑里了。”

“还有你在特种作战时,满足在特殊环境下资料查询的各种资料。。”

“所以,所有的数据都是离线的。”

“你带上这条头带和腰带。就相当于背着世界最大的图书馆。”

赵锋马上拿过腰带看了起来。

这玩意儿,可就是随身球知识库啊!

“它是怎么操控的呢?”

“语音、手势、眼球交互、脑电波输入。”

丽娜比划着。

“你可以通过语音下达各种指令,这个电脑足够聪明,能够听得懂你各种不靠谱的,带着地方口音的话。”

丽娜开了个玩笑。

“此外,当你打开AR电脑时,你的视野会出现各种界面,你可以触摸选择,还可以调出虚拟键盘进行输入。”

“当然,还有更先进的眼球交互、脑电波输入。”

赵锋明白了这几种控制方式。

语音方式,这个好理解。就是不用键盘了,直接说出来,电脑就能理解。

而手势交互,则是到了二十年代就非常成熟了。当时的人们使用手机,或者对着摄像头的时候,就可以用自己的手势,来进行各种操作。

这种手势操作,往往会有一个虚拟面,面上出现一个界面一样的东西,然后你的手就可以在上面点击,拖动,等等操作。

到了三十年代,立体息显示成为了主流。此时的手势操作,就从平面转为了立体。

若是本世纪初的人来看,那就会发现一个人在在那里,双手在虚空乱点乱移,电脑却诡异地相应起他的动作,一如拿着世纪初那种笨重鼠标移动一般。

眼球交互,这种先进的交互技术,在十几年代开始出现,二十年代就开始逐步普及。

它主要是通过设备发出红外光,来确定用户眼睛的位置。然后捕捉用户的视网膜和角膜状态,通过这些数据,构建用户眼睛的实时3D模型。并通过三维空间,来跟踪眼球的焦点,最终实现了眼球控制的交互输入。

就拿本世纪初的手机操作来简单说吧。盯着看,那就是手指头在手机上触了一下。盯住一两秒或更长,那就是手指头在手机上按着不放。

如果眨巴一下眼睛,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