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祁在站在A市中央写字楼的最顶层,透过落地窗,看到外边世界一大片一大片点状的灯火,那些曳动的火光映衬着身后办公室的黑暗清冷。

祁在转身四下翻找,茶几上,沙发下,办公桌上,报纸架……都没有,他找得不耐烦了,顺手把自己手里拿着的那本杂志扔了出去,封页上祁在年轻帅气的“十大青年企业家之首”的照片,在嘲笑黑暗中的他。

他着急把颈子上挂着的领带扯下来,一顿无序撕拉,总算让领带打了个死结,终于他困兽一样跑到办公桌前,拨了内线。

“苏秘书吗?空调的遥控器呢?”

“祁总……遥控器可能一起收在综合部那边,我现在过去公司找来给您,可以吗?”

苏秘书尽管十分不解自己老板的这一举动,但职业的本能仍旧让她没有提出任何疑问,更何况她这位老板是极少难为下属的,管理公司凭借的是“以理服人”、“公平民主”的原则。但今天,这位年轻的老板,尽管一再隐忍,但她还是不难从他的话里捕捉到他的愤怒,甚至他的烦躁、恐惧和不安。这可是这位老板上任以来头一遭。

祁在沉默了,他看了看窗外,未必自己在黑暗中,就要把别人也拉进来。

“不用过来了,已经是下班时间,不好意思,打扰你了。”

祁在挂断电话,一屁股坐在转椅上,手机微弱的光芒打在他脸上,他翻出自己手机里的加密文档,看着手机里照片上的女子,脸上拧巴的眉眼情不自禁的舒展开去……

“如果03年的时候,你没有去澳大利亚,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祁在轻轻抚着照片中女子的脸颊。

*

2003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中国女排重夺世界冠军,刘翔改写田径历史,中国“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实现载人航天梦想……还有**。

祁建国以前是在A市某区计生局的宣教科干过,算是个国家干部,根据计生法律法规写写标语、文章。但因为年纪轻轻,颇受领导器重,因而也颇受排挤,年轻气盛的他没少受气穿小鞋。后来认识了祁在的妈妈,在岳父大人的“劝说”之下,便毅然决然地弃文从商,自己干起了公司。

祁建国公司的生意因为**一落千丈,整整半年,基本上都窝在家里,但好在祁在妈妈去世后,祁建国心宽了很多,倒不显得多么着急。他平素也就喜欢看个新闻,饭后拉着安金茹出去散个步,遇到相识的人,便国家大事小事一通讨论,到激烈处也不乏争得面红耳赤,或开心得抚额称是,倒像是提前享受起老年退休生活了。

那个时候安金茹39岁,却是年轻靓丽,与祁建国相差10岁的她,倒越发显得是个“小妻子”了。

安金茹不甘心看着公司一日一日落败,想让祁建国积极些,主动些,能不能去找找人,找点业务。因此,免不了整日在祁建国身边说道。

那个时候,麦冬17岁,祁在18岁,都是花样年华,上高中的年纪。

麦冬话也不多,她对这个待了7年的“家”,始终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对这个哥哥亦然。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她和这个家隔离开来,对于“家”的喜怒哀乐,她做不到感同身受,自己无非是个看客。

因而,两个孩子从小形成了一种莫名其妙的默契。

某个周五的下午,安金茹又因为公司的事情,在努力地游说祁建国,甚至引起了祁建国的不满,两个人发生了一些争吵。

麦冬和祁先后从学校回来,祁在一声不吭,甚至连朝祁建国和安金茹争吵的方向看一眼的心情都没有,便拎着个书包上楼了。

“我们回来了。”麦冬轻声打了声招呼,祁建国和安金茹此时正值争论的高`潮,谁也没空搭理她。

麦冬似乎也习以为常,只是两人这样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还是不多的,她竖着耳朵小心翼翼地去厨房安静地煮了两碗面。

“祁建国,公司倒闭了,你让我们大家喝西北风去?你这男人怎么这么窝囊,不过就是去说句话的事情……”

“够了!反正我是不会去的,公司没了就没了,大不了从头再来。”

“你混蛋,从头再来那么容易吗?当初要不是你老丈人,你能在A市站稳脚跟?”

“安金茹,你真的觉得我去找他合适吗?钰珍在的时候,我还可以厚着脸皮去,她都不在了,我再去说得过去吗?”

“怎么说不过去,他还是祁在外公啊。说到底,你不过是抹不开自己的面子。这都什么时候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你就不能为了这个家,委屈一次?”

“公司不还没倒闭呢吗?”

“倒闭就晚了,祁建国,你就一句话,去不去吧?”

……

不得不说,麦冬还是个聪明孩子,跟着刘桂兰,虽说日子拮据,但刘桂兰却从未让麦冬下过厨房,但现在她依然能做出一顿像样的、连一向挑食的祁在都不忍心拒绝的食物。

祁在在屋顶的玻璃房,整理了一下画箱和洗笔筒,准备等一下要作画的画具,画架、铅笔、颜料……最后,他将一米来高的画桌上的调料盘、画刀、纸等物品挪到中间,空出长条形桌子的两头。

恰时,麦冬端着两碗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