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第18章饿死不动祖上宅
&ep;&ep;李家村驿站里的两个老卒一般很少离开驿站走动,华夏人地域思想极重,不然也不会有“落叶归根”这种成语的出现。
&ep;&ep;不过作为朝廷在李家村的另外一种存在,当发生的事情关乎到朝廷时,老卒们就不能不出面了。
&ep;&ep;四人死亡三人失踪,哦,最后李洛阳倒是出现了,可他作为一个孩子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可以理解。总之这件事情不能再继续由李宝山这个族长以族规来处理,必须要上报朝廷,其实也就是通过驿站告诉李家村所在的县衙,宁安县衙门知晓。
&ep;&ep;宁安县只是个中等县,人口数量不多,财政收入也少,三年知府才有十万雪花银,在宁安县当个县令大人,三十年估计也别想凑够这个数字,所以历届县令大人对宁安县的政务往往就是两个极端。
&ep;&ep;要么事必躬亲,对政府比对别人的小妾还要热情,图的就是上.当然是上调,升官,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而另外一种表现就是推诿塞责,得过且过,最后的结果还是调任,至于说升还是降,那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ep;&ep;都说流水的县官铁打的吏,相对于调任频繁的县令大人,县衙里的官吏则相对稳定的多,大部分世世代代就是宁安县人,家族势力在本地盘根错节,譬如说李平武老婆的娘家,张家。
&ep;&ep;张家自古便是大姓之一,在各地都有张氏家族,安宁县也不例外。李平武老婆叫张小花,名字俗套为人更是名符其实,李平武做的不少龌龊事情背后都有张小花的身影。偏偏张小花的娘家在安宁县很有势力,从其祖上开始就代代有人在县衙里的干活,这几乎已经是形成传统,就算是如今,张小花的哥哥张灵,就是县衙三班六房里的刑房房首,她还有个堂哥张炯,乃是三班中快班的捕头。
&ep;&ep;除开在衙门中行事之外,张家子弟涉及的行业也极其宽泛,走商坐商,典卖食肆几乎无所不包,才有张家在安宁县如今的位置,但凡是安宁县城中人就没有不知道一句话的——宁罪县令不伤老张。
&ep;&ep;张小花的爷爷张东生,就是这位“老张”。
&ep;&ep;李洛阳家中忽然冒出来四个死人,林洛水跟李过又下落不明,对于李平武来说那是极开心的一件事情,虽然李豪云的死已经证明跟李过没有半点关系,可因为思维惯性的存在,还有李过的那两巴掌,算是将李平武一家给得罪的狠了,眼瞅着就是一个落井下石的机会,李平武和张小花岂会放过。
&ep;&ep;儿子反正是已经没有了,但田地总是要弄到自己名下,另外还有李洛阳这个孽种,只要这小子还活着,那二十亩良田怎么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这点李平武在找李宝山谈及良田和宅院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
&ep;&ep;按照李平武原本的想法,不是白要这些良田的地产,他也是可以出钱的嘛,一部分钱给李家氏族,一部分钱当然是塞给李宝山这个族长。表面上看这是很公平,可事实上从古自今的华夏人,总是对良田和地产有种变态似的执着,有时候甚至宁愿为之付出性命的代价。
&ep;&ep;考虑到种种因素,李宝山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张小花在知道后很生气,一封书信就写到了张炯案头,见自家堂妹和堂妹夫“吃了亏”,张炯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找到李宝山一顿熊,让李宝山低下了头。
&ep;&ep;“如果他一定要买我家的良田,我倒是不反对。”
&ep;&ep;在听完李宝山转述的话后,李洛阳沉思了片刻。不想不行啊,毕竟这些东西是林洛水和李存孝辛辛苦苦攒起来的,从李洛阳手中卖出去,那就是败家,搁任何一个人身上都怕,就怕死了没脸去见老祖宗。
&ep;&ep;好在李洛阳并没有那种腐朽的封建主义思想,二十亩田他本来就操持不了,只要李平武给的价钱合适,卖了也无所谓。李洛阳的底线就是宅子不能卖,他现在并不知道林洛水和李过去了哪里,他也不相信两人死了,有套宅子在这里总是好了,至少家还在。
&ep;&ep;当中间人的李宝山很为难,他暗中是收下了李平武的好处,这件事情要办不妥当,那好处就有些烫手,变成大麻烦。
&ep;&ep;另外一边的李平武和张小花也很恼火。眼瞅着都已经掉进口中的肥肉,总不能就这么飞了吧?
&ep;&ep;“族长大人,你们不能欺负我人小就乱来,县衙大门口的伸冤鼓我还是敲的响的。”面对李宝山和李平武,李洛阳像是丝毫感受不到压力,而今天陪着他过来的,是铁匠李老实。
&ep;&ep;这几天里李洛阳都没一个人在家,他不会做饭。李老实谈不上厨艺,但至少能煮熟,加上李老实考虑到李洛阳的情绪强烈挽留,李洛阳就在铁匠铺里暂时安家,一方面给自己方便,另外一方面,也是想跟李老实好好聊聊这打铁的手艺。
&ep;&ep;在李洛阳看来,如果自己实在是没啥出路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