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ep;贺融:“把眼泪鼻涕擦擦吧,真难看。”
&ep;&ep;谁难看了!贺湛想反驳,但他看着三哥递来的手,最终还是扑哧一声,破涕为笑。
&ep;&ep;作者有话要说:
&ep;&ep;与正文无关的小剧场:
&ep;&ep;贺泰:春节了,都来拜个年吧。
&ep;&ep;贺穆:祝大家
&ep;&ep;贺秀:新年吉祥
&ep;&ep;贺融:事事顺心
&ep;&ep;贺僖:早日找到长生不老药
&ep;&ep;其他人:滚!
&ep;&ep;贺湛:四哥老这样,我完全没法接下去……
&ep;&ep;贺熙:大哭,我连出场的机会都没了!
&ep;&ep;第30章
&ep;&ep;贺融一夜成名。
&ep;&ep;朝中百官,京城高门,无不听说了这个名字。
&ep;&ep;据说皇长子家的三郎,给皇帝建策,让朝廷与西突厥结盟,这也就罢了,他还主动请缨,愿意代朝廷出使塞外,远赴西突厥,促成盟约。
&ep;&ep;许多人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人疯了。
&ep;&ep;西突厥是想去就能去的?先不说摩利可汗会不会见朝廷来使,且说这一路风沙漫天,光长途跋涉就能去了半条命,想要建奇功出头,这桩奇功却不是那么容易建的,动辄得拿命来换。
&ep;&ep;你出使西突厥,去跟那些茹毛饮血的化外蛮夷结盟,还不如去说服萧豫重新归顺朝廷呢,起码后者本来就是汉人,也懂中华礼仪。
&ep;&ep;年轻人啊,太不知天高地厚!
&ep;&ep;不过短短数日,皇帝御案上的奏疏就堆了高高一叠。
&ep;&ep;有怒斥贺融异想天开的,有劝说皇帝听信孺子狂言的,也有语气温和稍微一些,说贺融的建策出其不意,有些可取之处,但还须细细斟酌。
&ep;&ep;更有重提贺融身世的,说他生母身份微贱,又因母获罪,自小长于乡野,囿于见识,虽有皇孙血统,却不可能提出卓有远见的建言,事关国政大事,请陛下三思慎重云云,只差没明说贺融从小没读过什么书,胡言乱语,张口就来,让皇帝不要轻信了。
&ep;&ep;皇帝只觉有趣,不怒反笑,竟还笑出声来,引得旁边马宏一阵心惊肉跳。
&ep;&ep;“你说,一个身无官职的孺子之言,为何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ep;&ep;马宏小心翼翼:“小人猜,他们兴许是觉得三公子没有官职,不能妄议朝政?”
&ep;&ep;“不对。”皇帝摇摇头:“自打朕让皇长子一家回京之后,这水是越发的浑了。他们只是在拿贺融试探朕,看朕对他的态度如何,由此可以推测朕对皇长子的态度。”
&ep;&ep;马宏心头一惊,随即露出迷糊之色:“这……也太绕了吧?恕小人不懂。”
&ep;&ep;“所以你当不了官。”皇帝呵呵一笑,看起来心情还不错,“朕不接立太子的茬,他们现在也学乖了。”
&ep;&ep;他随手又拿起一封奏疏,看了几行,微微颔首:“嗯,这个说得还不错,就事论事,提议朝廷不仅可以派人出使西突厥,也可以同时派人出使东突厥,若能两边结盟,自能对萧豫形成包抄合围之势,将其孤立。谁写的?”
&ep;&ep;皇帝又翻到前面看署名:“薛潭,鸿胪寺典客署丞?你听说过此人吗?”
&ep;&ep;马宏之所以能以不到四旬的年纪就得到天子如此青睐,他过人的记忆力也是原因之一,闻言想了想,就道:“薛潭薛鱼深,小人记得,他好像是前朝名臣薛舟的后代,只不过薛家到了他这一辈,已然没落了,当初他考进士,名次原本是靠后的,还是陛下听说他的高祖之名,特地将他拔擢到前十名以内。”
&ep;&ep;皇帝也想起来了:“是了,还有这段渊源,不过这薛潭上任之后,也无过人之处,就这封奏疏,还算说得中肯而已。”
&ep;&ep;马宏凑趣笑道:“薛舟毕竟是青史留名的名臣,不过这薛潭也算没辜负您的慧眼识珠和知遇之恩了。”
&ep;&ep;皇帝摇摇头,有些遗憾:“与其祖相比,这个薛潭还是差之甚远了。”
&ep;&ep;马宏见皇帝今日兴致颇高,便大着胆子问了一句:“陛下这是打算采纳薛潭的建言?”
&ep;&ep;否则怎么不夸别人,独独夸奖薛潭?
&ep;&ep;皇帝不答反问:“你也觉得贺融说的那些话,是不知所谓,急功近利之言吗?”
&ep;&ep;马宏一愣,思索着措辞,慢慢道:“小人头一回见到三公子,是奉陛下令,与齐太医一道去竹山县探望鲁国公,鲁国公儿女众多,小人一开始也未特地留心,但后来三公子说的一番话,令小人印象十分深刻。”
&ep;&ep;“哦?”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