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的学生,星期天晚上也要上晚自习。
就唐明耀他们而言,每周真正空闲的时间,就只有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下午,加起来还不足一天。
足以说明,学习的强度之大。
唐明耀回到学校弄好牌子,时间还不到下午三点,距离六点半上晚自习还有三个多小时。
他提起东西出了校门,选了个当路又不挡路的位置,铺开桌布,把货品逐一摆上,又把大纸板立在旁边,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卖货。
路边三三两两有学生走动。
基本都是住校生。
只有住校生才会在放假期间,随时进出校门,走读生都是上课前集中一起进,下课后一窝蜂而出的。
因为这里是郊区,大马路边上直接摆摊,还是挺抢眼的。
不少人看到唐明耀的行为,都会好奇的偏头瞄几眼。
然后他写的广告牌就发挥作用了,“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这种说辞在这个年代还算新鲜,“大城市新工艺”也给人一种质量上的信任感,加上明码标价,以及花花绿绿的商品颜色,只要有需要,这时候就都会走过来看一看了。
“咦,这个发夹还挺漂亮的?一块钱一个吗?我买两个。”
“正好我的皮筋用完了,今天还说去城里买一点,既然这里有,那就不用去了。给我来十根小的皮筋!”
“圆珠笔比学校小卖部的好看,就是贵了五角钱。我……我还是买一支好了。”
…………
一会儿工夫,唐明耀就做成了几笔生意。
看这个势头,今天说不定能把进的货卖完。
对于这一点,他心里一点也不意外。因为在进校之初,他就留意到了学校外面的一些情况了。
比如,学校坐落在郊区,距离城区还要走十分钟的路。
又比如,这校门口只有两家卖日杂的店、一家理发店、还有几家小饭馆,其他的就都没有了。
他进货的那些东西,除了圆珠笔,别的都需要学生自己走路进城,才能买得到,实在太不方便了。
这就是商机。
一个多小时,东西卖掉了一半。
等到下午五点左右,越来越多的住校生开始返校,他的存货迅速减少,很快就只剩下一些细皮筋还在售卖了。还有圆珠笔,进得太多卖得太慢,这会儿还有三十多支。
唐明耀决定多等等,部卖完再收摊不迟。
这时有两个女生走到摊位前,笑嘻嘻的看着他:“唐明耀?你怎么在这里卖东西?”
他抬头一看,是班上的同学。
一个叫周玉曼,一个叫周丽曼。
听名字像是姐妹俩,实际上是来自不同地方的两个人。周玉曼是下面某个乡考上来的,周丽曼则是挤进班里的关系户之一,她的父亲是学校政教处主任。
“我在寻找商机,顺便体验生活。”唐明耀脸皮红都不红一下的说。
在这里摆摊,免不了要被同学们发现,他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又不是啥丢人的事,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你就卖这么点东西啊?一盒皮筋?还有这些圆珠笔?”
“生意太好,卖得快完了,最后一点皮筋,你们要吗?还有圆珠笔,要的话给你们打个折,我卖完好收摊。”
“好啊,这盒皮筋都给我们吧,我们一人一半。”
“行,给你们打六折!”
收了每人1.5元,卖掉了一整盒100根细皮筋,剩下的圆珠笔进得太多,实在有点卖不完了。
唐明耀想了想,决定今天先不卖了,收摊执行下一步计划。
他先算了下今天的收入,总共卖出了81元。
减去成本,净赚30.5元。
手上还有剩下的圆珠笔32支,部卖完的话还有32元进账,加一起能净赚50元左右了。
生意真好做!
唐明耀心里有了底,带着东西就在校门口附近,打量起街道两边的铺子来。
这里还不存在商业房,街边的房子,大多是这里的农民自己修的。和唐明耀老家一样,基本都是两层楼的砖房,只是底楼临街的一面,会修成个小商铺,用卷帘门拉着。
这里很多人是没有商业头脑的,修了门面,却不会做生意,于是校门口附近除了有限的几家商店,其他的这种门面,都是废置着的。
“阿姨,你们家这个门面出租吗?”唐明耀敲开街边一户人家,向里面的主人发出了询问。
“租啊,怎么不租?小娃儿,你要租房子?”
“不是我,是我妈妈要租,她今天没时间,让我先来看看。”唐明耀解释了两句,又问,“你这个门面租金是多少?”
中年女人的眼珠转了转:“两百一个月。”
“太贵了,这里又不是市区,怎么可能要那么高?校门口位置最好那两家,也才这个价呢。”
“我这里位置也不差啊,只远了50米,而且还是挨着街边边的。”
“最多120块了。”
阿姨不同意。
唐明耀摇摇头,转身走了。
“小伙子你回来,我们再商量商量。180!180块一个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