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原来这才是小皇帝不肯跟赵匡胤开战的原因?
一时间,李筠忽然感觉有些羞愧。
他的眼界不够,只看到了赵匡胤谋逆篡位,逼迫小皇帝下台,却没看到,如果此时小皇帝召集各路节度使勤王,和赵匡胤的大军展开交战的话,那最终得利的,永远不会是周人,而是周围的北汉、后蜀、南唐等国家。
这些国家早就对后周虎视眈眈,这些年来又没少受周世宗柴荣的气,如果后周在此时陷入内讧,那他们肯定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一定会联盟入侵周朝。
到时候,不但皇位保不住,只怕连国家都要灭了!
李筠额头上涌出一股冷汗,连忙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李太傅,这是怎么了?”柴宗训非常惊讶的问。
李筠以首叩地,汗然道:“陛下,是臣想错了,臣……有罪!”
柴宗训连忙扶住他,嘴里安抚到:“李太傅公忠体国,一心为朕考虑,何罪之有?”
李筠喟然到:“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以为……还以为陛下是怕了赵匡胤,所以才远远地跑到西域去避祸。可如今臣才知道,原来陛下是心胸宽广,不仅仅只为了自己,还为了大周的黎民百姓,陛下的心胸,臣实难企及,还妄自猜度,请陛下赐罪!”
柴宗训淡淡一笑,伸手虚托将他从地上托了起来。
“李太傅不必自责。”他说到:“其实李太傅想的没有错,朕离开大周,远赴西域,一方面固然是为了不使百姓受到战乱波及,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私心……”
说到这里,他抬起头来,仰天长叹一声到:
“朕念及先祖及先帝,创业艰难,披肝沥胆,九死一生才创建了如今的大周。大周在先祖和先帝手里,蒸蒸日上,国泰民安,开疆拓土,四方来服。可是啊,到了朕的手里,却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却被奸臣所夺,朕还要逃到偏远的西域去,才能勉强保住性命……,朕,惭愧呀!”
“但是朕不服,赵匡胤之所以能成功篡位,只是因为朕年纪太小,朝中局势不稳,主少国疑,若是能再给朕多一点儿时间,等朝中局势安稳下来,赵匡胤的谋反,必不能成功!”
“但现在说这一切都已经太迟了,赵匡胤已经登基称帝,朕也当着天下臣民的面,将禅位诏书传给了他,朕……无颜再留在周朝国境内,面对先祖及先帝的灵位,面对大周的黎民百姓。”
“所以朕只能走,走得远远的,让大家都尽快忘了我,这样才能让朕觉得心里稍微好受些……”
“李太傅,舅父,朕……对不起先祖,对不起先帝,也对不起大周的千千万万黎民百姓啊!”
“噗通~”
他这番话刚刚说完,李筠与李重进就再次双双重重的跪倒在地。
“陛下!”二人泣血哭诉到:“是臣等对不起陛下,对不起先帝,臣未能保护陛下,致使奸臣篡夺皇位,又将陛下迫离京城,臣等……死罪!”
君臣三人当即泣然相对,哭作一团。
与此同时,汴梁城的皇宫内。
此时的皇宫已经由赵匡胤接管,赵匡胤并不是一个贪图享受的人,所以他在登基称帝之后,并没有急着名人修葺皇宫,而是沿袭了以前柴氏的作风,依旧以这座稍显破烂的皇宫继续作为整个国家的中心。
只是如今飘扬在皇宫城门口的大旗,已经从“周”变成了“宋”。
仍旧是之前柴宗训召集群臣议事的那间垂拱殿内。
赵匡胤与赵普相对而坐,二人讨论的话题居然正好就是远在渭州的柴宗训。
虽然赵匡胤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并没有端坐在龙案之后,而是走到堂下,和赵普坐在一起,但赵普却显得很谨慎,端坐的姿势非常标准,屁股只占了小半张椅子,以显示对赵匡胤的尊重。
赵匡胤对此非常满意,和其他武将相比,赵普所展现出来的“尊重”,令他终于感受到了一丝身为帝王的尊严。
要知道,自从他登基后,以前和他一起打江山那些老兄弟,至今都还没能把思想转变过来,诸如韩重赟、李继勋、刘廷让等人,甚至包括他的弟弟赵匡义,进宫之后都显得大大咧咧,还把他当成以前的“义兄”,在他面前摆出一副平起平坐的姿态。
这令赵匡胤感到很恼火,虽然他表面没说,但心里却极度不满,认为韩重赟等人太不识时务,而且对帝王缺乏基本的尊重。
还是赵普这样的文臣更令人感到舒心啊!
赵匡胤一边在心底暗暗夸赞着赵普,一边好奇地问:
“则平这次入宫,是有何事要向朕禀报?”
则平是赵普的字,赵匡胤和赵普之间,其实也是结义兄弟,所以对他显得分外亲热。
据说当年赵普投靠世宗柴荣,柴荣认定他有济世之能,于是安排他到赵匡胤的军中去效力,算是让他先在赵匡胤手下熬熬资历。
但赵匡胤一开始看他并不顺眼,甚至打发他去照顾自己的老子赵弘殷,彼时赵弘殷已经因年老致仕,留在家中颐养天年。
也就是说,赵匡胤变相的把赵普发配到了家中充作仆人。
但赵普并未气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