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内战事结束后半个月。
袁谭带着大胜返回邺城后,再一次点燃了天下对他的热议。
邺城。
丞相府。
如今朝廷逐渐走上正规,好处凸显后,袁绍的日子过的很舒心。
他想起之前,通过朝廷诏令任命黄祖为柴桑太守,现如今占据柴桑的孙策已经派出大都督周瑜陈兵江夏,看起来要与黄祖一战。
这都不同自己动手,传个圣旨就能让那些诸侯争斗,每每想到这般妙处就乐呵呵的。
“爹!”
袁尚走了进来。
少顷。
“袁家出了一个大救星……。”
袁绍看着手里的童谣皱眉。
袁尚从母亲刘氏那里得到一个消息,说是他爹对三个儿子有重大安排,事关未来继承大业,因此他就跑来给袁谭上眼药。
一般来说,儿子有本事了,当父亲会很开心。但那是普通人家,而自古天家无情。
袁绍则是如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一样,李渊那时候就感到自己的地位受到了李世民的威胁。
“现在军营里都是大哥的声音,三军将士都说希望能够追随我大哥去打仗,真是越来越厉害了。”
袁尚机灵的眼神看着他爹,赞扬道。
果然,他看到自己老爹的脸色更加不好了。
“颜良将军文丑将军他们自从跟着大哥打了胜仗后,三天两头就去我大哥的军营……。”
果然,他看到袁绍的脸色更加更加不好了。
“你回去吧,好好当差,别给袁家丢人。”
袁绍冷道。
“是……。”
袁尚上完眼药,开开心心走了。
竖日。
袁绍上完朝回到府邸,召集嫡系心腹开会。
他没有安排袁谭三兄弟在朝廷当差,因此袁谭他们没有资格参加朝会。
不过家里面会议,作为成年的公子,他们必须是要参加的。
袁绍的会议上,依旧是四波人马。
袁绍一波,袁谭三兄弟一人一波。
古代的世家就是这样,成年的公子都有自己的班底各自发展,以便家主选择合适的继承人。
诸侯们更加是如此。
原本袁尚身边的人能力最强。
但袁谭招揽到了荀攸和徐晃后,就完不同了。
袁绍很欣赏荀攸这位名士,很想召到自己的帐下,但他的身份不好意思明着跟袁谭抢。
暗地里招揽了几次,荀攸委婉的推辞了。
自己才是正牌主公好不好,搞得好像一点前途都没有。我要是没有前途,我儿子袁谭能有前途吗?
搞得袁绍很火大。
后来发现徐晃不但武力可以媲美颜良文丑,带兵打仗更是超过颜良文丑好几个级别。
袁绍惊讶袁谭眼光的同时,又是向徐晃伸出橄榄枝。
结果又被委婉的推辞了。
袁绍更加火大。
“许攸,你来宣布一下吧。”
袁绍坐在堂上,此刻已经是执掌朝纲的宰相,已经完有了霸主的气势,淡淡看着满堂文武道。
许攸起身,恭敬的从袁绍案几上捧起圣旨,转身道:“袁谭、袁熙、袁尚上前听封。”
袁尚看了看袁谭,微露笑意。
三人上前听封。
“建安元年,皇帝诏曰:……。”
“升袁谭为青州刺史。”
“袁熙为幽州刺史。”
“袁尚为并州刺史。”
…………
袁绍得到了汉献帝,从而掌控了朝廷。
历史从此改变,今后诸侯各方关系,诸人命运,肯定会发生一些改变了。但之前形成的关系,肯定不会发生改变。
此时的袁家已经兵强马壮,以邺城为中心的冀州基业已经成了。
不惧外敌,想要扩张。
而袁家的三位公子也到了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于是,袁绍分派自己的三个儿子为北方三州的刺史。
而这个三个州并不是袁绍的地盘。
并州被诸侯张杨控制,幽州有公孙瓒掌控。
青州的形势最为复杂,有公孙瓒的势力、孔融的势力,曹操的势力。
圣旨宣读完毕后,许攸又开始宣布袁绍的命令。
长子袁谭领本部兵马三千进驻平原,派出郭图辛评高览等人辅佐。
次子袁熙领军一万进驻河间,派张郃许攸等人跟随。
小儿子袁尚领军两万,派外甥高干,大将颜良,谋士田丰,审配,逢纪等人跟着他进驻壶关。
圣旨加上袁绍的命令合二为一后,意思就很明确了,名臣良将辅佐,开疆扩土,豪取战功。
消息传出去后。
地方上,朝廷上,一片哗然。
看起来,袁绍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扶植幼子袁尚为继承人。
会议结束的当天。
沮授就跑来劝诫袁绍,“主公,自如以来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幼。年纪如果一样的话,应选择贤者为嗣。德行又相当,就要用占卜来决定,这是自古以来的礼法。主公如果不能改变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