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正因为在家里受宠,又识了字,自认是文人了,跟村里这些土包子不是一类人了,眼光高了,看不上一般的村里姑娘了。
前几年石老太太给石大正说亲,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他看不上村里那些姑娘,但是他连个功名都没有,他看上的那些城里大户人家的姑娘谁会看不上他啊,最后这婚事就拖下来了。
后来,因为这几年这地界又受了灾,石大正的婚事就耽搁了,如今他都已经十九了,这在村里同他这么大的,不少孩子都满地跑了,石老太太也是为这事天天着急,偏偏石大正还是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
昨晚,石家二郎把清泉带回来的时候,石老太太就动了心思了,这清泉可是跟一般村姑不一样的,不但长的好,而且还识文断字,听说女红针凿也是非常拿得出手的,从小被那关氏教养的比城里的娇小姐还娇嫩,这样的姑娘才配的上自家有出息的小儿子嘛。
而且现在自家救了她,她正应该以身相许呢。
石老太太起了心思,便去问了小儿子石大正。
石大正一听是清泉二话没说就点了头,其实他曾经远远的看见过清泉的,当时就一见倾心,被清泉的容貌所折服,回来就想着让他娘去苏家帮他提亲。
只是那时候正是闹灾闹的厉害的时候,石老太太不想往家里添人口来浪费粮食,更不肯花银子办亲事,便想着等过来灾年再说。
不过,这会儿岂不是正正好,灾年眼看着就要过去了,这清泉姑娘又自己送上了门,石家老太太心里高兴啊,看样子不费一针一线就能把小儿子的亲事给办了呢。
石老太太的计划是,哄了照顾清泉的石志静出去,然后把小儿子带进清泉睡着的屋子,就这么关上门待一晚上,事情就成了。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清泉不嫁她儿子都不行了,而且还得求这他们石家来娶她,不然你苏清泉可就真的没人要了!
石老太太计划的挺好的,石志静当时哪里会想到这些,没有任何提防的就被哄了出去,只是石老太太刚把小儿子送进房间,正要锁门的时候,石家二郎石志坚回来了。
原来石志坚不放心清泉,出门之后找了个村里相熟的兄弟去帮着请大夫去了,他自己又折了回来。
石志坚回来之后看到这情形,不由大怒,直接踹开了房门,把石大正从房间里扔了出来。
石大正被侄子扔出了门,里子面子都掉在地上,恼的不行,口中一直骂石志坚,粗野、有辱斯文之类的。
而石老太太还想以长辈的名义来压石志坚,若是他不肯帮他六叔把这亲事办成了,便是大不孝。
古人注重孝道,石老太这么说,石志坚没了办法,最后只能说他救清泉的时候,两人已经有肌肤之亲,清泉已经是他的人了,他会负责到底的。
这个理由石老太太和石大正都没法反驳了,毕竟他们是眼看着石志坚抱着清泉回来的,而作为叔叔怎么能抢侄儿的女人呢,说出去岂不是乱了套,石家在村里还有什么颜面!
而且,别看石老太太平日里在家里非常横,说一不二的,但是对这个石志坚这个孙子还是有些顾及的,因为这几年家里的花销都是靠着这个孙子在外面挣的钱。
大灾之年,普通百姓的日子不好过,但是镖局的生意却是比往年好了不少。
有钱人都惜命,一些富人为了防止灾民抢劫,不是雇镖局看家护院,就是请镖局护送他们去别的城市投奔亲戚去,石志坚人实在,肯吃苦,手上功夫也好,所以这几年倒是比以往挣的多了。
就因为有石志坚往家里拿的钱,他们一家在这几年的灾年里,才能过的比村里人都好,家里没有饿死人,男人们一天也能吃个半饱。
石老太太也不想把这个家里的顶梁柱给得罪狠了,便只得咬着牙认了,最起码这个孙子的亲事算是解决了,她也省下了一份!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了,话也说出口了,为了对清泉负责,石志坚决定干脆把事情落实到底。
因为第二日一早他就要出一趟镖,护送一家富户去远方投亲,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他实在不放心清泉,又怕他这一走,清泉的嫂子和三婶真把她嫁给了王地主的傻儿子,便连夜去了王地主家。
其实王地主为人还是不错的,家里有些田产和钱粮,乐善好施,从不欺压乡里,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只有这么一个傻儿子。
他那傻儿子都二十多岁了,却只有五、六岁孩童的智商,不过这傻子傻归傻,脾气挺好的,不打人,也不轻易闹腾,就是偶尔会发点小孩子脾气,需要人哄着玩。
其实,在这灾年里,一袋粮食就能买一个标志的黄花大闺女,王地主要是想给他儿子买个媳妇,那是有好多吃不起的饭的人家上赶着把闺女送过去的。
只是,王地主就这么一个儿子,他便想着给儿子找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媳妇,以后等他们两口子去了,儿媳妇能把家业撑起来,还能善待他儿子的。
清泉的三婶方氏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去王家说合的。
王地主听说说的是清泉,这才提出给二十两的银子的聘礼的,他以前跟清泉的父亲也认识,知道清泉是个好姑娘,所以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