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听到曹操与袁绍争吵的消息,进入到伯父韩馥的帐中。
“伯父,刚才大帐中发生的事,侄儿以为曹操校尉做的对,讨伐董卓乃是大义之举,为百姓做事,应乘胜追击,怎么能只顾眼前利益,步步为营呢?”
韩馥略微思量片刻,“伯父相信你。在战略方面,你眼光长远,远超伯父许多,伯父深感欣慰。你即刻持我军令,找到潘凤将军,让其带领带领五千人马,汇合你的一千人马,聚齐六千人马,打着你的旗号,追赶国贼董卓。切记,安第一,我韩馥可以不要名声,但必须要有侄子。”
“我韩服可以不要名声,但必须要有侄子。”韩成听到这一句,心中充满了感激。伯父对自己的信任之情,自己无以为报,如若有朝一日,韩馥身亡,自己定会倾尽努力,韩家好好延续。
“伯父,你身边也只有潘凤将军一人,不如让潘凤将军留在你身边吧。我带着魏延就可以了。伯父回冀州时,也要切记:一路小心!”
袁绍大帐中,袁绍坐在一垫子上,对面坐着一身材干瘦,长着三角眼的男子,正是郭图。
“主公,我命人盯着那韩成,果然正在准备兵马,准备和曹操那厮一起去追击董卓。”
“哼哼,孟德那点小心思以为我不知道,不就是为了名望,一万兵马去追十几万的西凉军,除了去送死,还有别的可能吗?为了名望,哼,我袁家四世三公,最不缺的就是名望。”袁绍一脸狂妄的说道。
“主公,图有一计,可送他们一程。”说完趴在袁绍的耳边窃窃私语了一番。
“你去办吧,切记不要留下马脚。”袁绍说道。
曹操带着自己的一万人马,经荥阳,急匆匆的直奔洛阳而去。韩成整顿好五千兵马,并没有直接追随曹操而去,而是等着了半天后才出发的。
荥阳城中,董卓大将徐荣手里正拿着一封信,信上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诸侯中,竟有人想追击董卓,这不是以卵击石吗?董相国的手中至少还有十万以上的西凉铁骑,谁这么大胆敢追过来呢?要名声不要命了?
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徐荣安排手下偏将李蒙带领五千人马守卫荥阳城,自己亲率两万大军于去洛阳必经之路汴水,设下埋伏。
李儒也担心诸侯中有人为了名望而来追董卓,便安排虎牢关逃走的吕布带领一万并州军埋伏在洛阳的来路—汴水旁。
曹操经过一整天的追逐,终于到达汴水,看着这汴水,曹操心中暗叫一声不好,“要是自己撤退,肯定会在这里设下埋伏,等待着追兵的到来,逸以待劳,必得奇功。”
曹操刚准备喊手下兵马撤退,没想到前方来了一队人马,队伍中竖起一杆大旗,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吕”字,是吕布。曹操赶紧下令后退,没想到后方也冒出一队人马,队伍中的大旗却写着一个大大的“徐”字。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曹操说道:“吾命休矣。”
手下一员大将说道“主公快上马,吾带人给主公杀出一条血路,请主公快快离去。”
“吾怎可放弃这一万兵将独自逃走呢?”
“天下可以没有曹洪,但不能没有曹孟德,主公快走。”
说完,曹操的一万人马兵分两路,一路迎战吕布军,一路破开徐荣军的堵截,送曹操离开。
话说,曹操身后的韩成,慢慢行军,步步为营。一边整顿军队,一边保存体力。韩成不知道前面有埋伏,但韩成知道,只是来混个名声的,不用拼了命的追赶。曹操到达汴水的时候,韩成则刚达荥阳城。
荥阳城下
韩成看着前方的荥阳城,回想着刚才报信兵的话:“曹操在汴水被西凉军包围了,正在拼命逃亡。”
对着身旁的魏延说道:“文长,对于此事,你怎么看?”
“我们应该去救曹操,到时我们可就更加名声大振了。我估计西凉兵就这一处伏兵,联盟军紧逼,太多伏兵可能被联盟军吃掉。救了曹操之后,我们和曹操兵合一处,直奔长安,也许能救出天子。”
“文长,天子在董卓手中,董卓身旁至少还有十几万西凉军,救天子是不可能的。”内心想:“曹操难得一败,自己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还去帮忙,做梦去吧。”
说完指了指荥阳城,“我觉得我们还是考虑点实际比较好。”
于是乎,魏延按照韩成的吩咐,带领两千人马站在荥阳城下挑战,城上李蒙一看,想起徐荣走时说过:只坚守城池,不轻易出击。只好在城中据守不出。
魏延耀武扬威了一个时辰,见李蒙不出,便直接绕过荥阳城,奔汴水而去。
到了傍晚,魏延带着两千人马匆匆而回,队形散乱,像一副战败的样子。
城上的李蒙也接到诸侯联盟军在汴水大败的消息,看到魏延的军队一副败军之相,心里喊道:“我去,欺人太甚,你白天耀武扬威的也就罢了;在汴水打了败仗还往这跑,怎么地,当我荥阳城里没人是不?你来来回回,把我李蒙大将军放在眼中了吗?”
再加上一群败军,不正是大大的功绩了?于是李蒙光看着眼前的功绩了,忘记了徐荣走前的嘱托,当即点齐三千人马,追魏延而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