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都长安,兼有两宫——长乐未央,后居长乐,帝居未央。
未者没有,央者尽头,寓意快快乐乐永远没有尽头。蜀汉因循之,取长乐为皇太后寝宫宫号。
长乐宫,太后寝殿
“陛下驾到!”
宫殿外侍立的宦官高声唱名后,领着其余太监、宫女呼啦啦地跪倒在地。
刘永一身常服潇洒地跨进殿中,春坨捧着他的天子剑小步快走,屁颠屁颠地紧随在身后。
“儿臣恭问母后万福金安!”入殿后,刘永低下头,快步趋行至吴太后面前,大礼参拜。
深深一拜,刘永埋着头,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这好像才是自己即位后第二次拜谒吴太后,虽然刘永并非吴太后所出,更直白点说吴太后并没有子嗣,连一个女儿都没有,但她在礼法上确确实实是刘永的嫡母啊。
自己继位这十几天来,遑论昏定晨省,就是三日一请安,五日一朝也没做到啊…………
汗!这儿子貌似当得有点不合格呀。
刘永思考问题之际,吴太后也在打量这位和她并无血缘关系的皇帝。
在选择新君人选时,吴太后的确曾有过私心,摆明了小孩子比一个十五岁少年更容易相处和控制,不过,吴太后是聪明人,聪明人懂得应该在哪些时候寸步不让,又在何时退一步海阔天空。
很快她就释怀了,接受了刘承袭帝位的现实。
因为,本身吴太后与刘备的结合就是政治利益上的妥协,她未曾替刘备诞下子嗣,却因刘备正妻的身份而地位尊隆,吴氏一门休戚与国。
事实上她也从未接触和执掌过权力,无论坐在皇帝位子上的是刘禅、刘璿还是刘永,可以说吴氏一门的权势地位都不会受损,因为自有汉以来,外戚就是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力量,在后汉中后期时这种力量更是达到一种巅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戚势力的存在是对皇权的一种衬托和补充,或者说是皇权……的延伸。
所有,吴太后当然有理由说服自己原谅刘永这段时间的失礼——毕竟天子才十五岁嘛,年轻人犯错误应该被宽恕。
“皇帝啊…快起身…”吴太后微笑着,和蔼的目光停顿在刘永身上,用一种刘永想象不到的亲密和友好的态度讲道:“皇帝,来,坐到哀家身边。”
刘永怀疑地瞟了眼吴太后,颇有几分受宠若惊,根据前任刘永的记忆,吴太后虽说对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鲁王说不上有多冷淡,但也谈不上亲热,仅止步于年节时分刘永入宫觐见时远远地勉励几句。
“前些日,丞相曾托董允向哀家带话,说是陛下即位尚未大婚,应该蚤建皇后。”吴太后待刘永坐定,浅笑着徐徐问道。“却不知皇帝是个什么意思?”
“母亲主宰后宫诸事,儿子一切听凭母亲安排。”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既然吴太后没有揪住刘永不省长乐宫的小辫子不放,刘永自然投桃报李,用“母亲”这个更亲密、更有感情的称呼替换掉“母后”这个公式化的称谓。
“既然皇帝你没有意见,那哀家就替你物色一位好皇后,准你满意。”吴太后抿嘴笑着,新皇帝很上道,这让她非常满意。
“章德,你去将哀家的箱笥取来,它就放在奁的上面。”吴太后侧身吩咐陪侍在旁的章德一句,又对刘永道:“哀家有些甚好的人选,你先瞧瞧。”
待章德把箱笥放到几案上,吴太后将其打开,从里面拿出一卷卷帛书,帛书上还系有丝条束带,束带上似乎还描着小字。
吴太后在其中翻找几下,抽出一卷递给刘永,颇有几分期待。“皇帝你看看,觉得如何。”
刘永双手接过帛书,定睛一看,束带上小字写着——故骠骑将军、嫠乡侯马超幼女,马莺莺,年岁十七。
在解开束带,将帛书缓缓展开,书中世界一点一滴的显露出来,原来是副帛画。
画中一位花季少女,长着一字柳叶眉,桃腮带笑。一袭红袍之下腰胯细剑,立身芙蓉花海,美目流盼。
这是马超女儿呀?长得不错嘛!就是不知道这幅帛画有没有水分。
“怎么样,是个可人儿吧。”吴太后见刘永抬起低头看画的脑袋,笑意盈盈道。
“甚好,母亲的眼光自是不错。”刘永稍有脸红,轻声答道。
“而且,哀家还差人打听过,这妮子品性德行也不赖,可为正宫皇后。哀家觉得丞相应该也中意她。”
“嗯……”刘永应声附和。
如果立马莺莺为皇后,刘永自然是很满意的,抛开外貌不谈,光是他身后的从父马岱、长兄马泰就能让刘永受益无穷。
前面说了,有汉以来外戚势力一直是对皇权的一种衬托和补充,通过马氏一门无刘永对军队的影响力无疑能大大增强。
“另外,依孝怀皇帝大婚旧例,皇帝你大婚还可增纳美人二人,你再看看可有中意之人?”
“诺。”刘永低声答应一声,继续翻看帛画起来。
步兵校尉、丞相长史向朗之孙女,向氏,年岁十六;
蜀郡太守、忠节将军杨洪从女,杨微,年岁十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