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店家!你们这里现在还是很热闹的!”刘真说道。

“那是,本来这里只是一个穷山庄,百十来口人,自郑大师来了之后,带来了几百个学子,最多时有一千多人。这些人有的住个一年,也有部份住个二年三年的。这些人来了之后就租住在这里的乡民家里。除了少部份人为郑大师耕种农田外,其余大部份都是专心问学,因此他们的生活都落在乡民身上,随手出一点钱都够乡民们用了。”店伙笑着回道。

“请问,如果我们单独租住,那一应物件是否有地方购买?”刘真问道。

“自郑大师来后,这里就有人开了一间油盐布匹杂货店,一应物件都可以在那里买到。如果客官不嫌弃,租住的人家还有一些洗浆干净的被服可用,也能为客官节省一点。”店伙道。

“可否有清静一点的地方?”刘石问道。

店伙笑道:“有!客官既可在庄子里住,也可在那山里面自己搭一个棚子住。不过,这样一来,一应物件都得自己备齐,而且生活不方便,一切都得自己做。来这里的学子大多数都在专心读书,只能租住在庄子里了。”

说完,店伙指了指山上,又道:“其实郑大师也是住在山上,这对面小山的山顶有一座荒废庙宇,郑大师就住在那里。”

“那学子不是都天都要爬上山去请教问?”刘石有点好奇地问道。

“店伙笑道:“其实也不是这样,来这里的学子都是购置了郑大师编制的经书之后,在自己租住的房里苦读,平常也不出门,只有少部份人上山去向郑大师的入室弟子们请教学问。每月只有初一例外,这天是郑大师亲自授课时间,所有在这里的弟子都会上去听讲。”

正说着,店伙道:“客官!郑大师的入室弟子赵师已下山,客官可以去向他问一问具体的情况。马匹可先放在这里,等一会儿如客官没有找到适合的房子可先在这里住一个晚上,我们这里也有空房。”

这时太阳已西下,金色的晚霞洒落在山村里,远处有几个小孩在奔跑,在这太阳的余辉下,一位瘦瘦的,穿着一年儒袍,戴一顶头巾的中年人走过来。.

刘石、刘真二人急忙迎上去,拱手行礼道:“刘石、刘真拜见赵君赵师兄。”

赵商抬头看向二人,问道:“足下何人,为何称呼在下为师兄?有何事面教?”

刘石自怀中掏出一封荐书,递给赵商道:“请赵君过目,就知详情。”

赵商接过锦书一看,微笑道:“原来是刘师弟的小弟,如今刘师弟已取字玄德了,可喜可贺!石小弟想拜郑师为师,此事极易,今日已晚,明日石小弟可去此山之上的学馆里报名即可。以后,石小弟也可租住此村里,也可自山间自寻一处清静之地搭一草棚居住。

至于学费酬佣有钱可给一点钱,多少不论,无钱也可帮先生耕种几亩农田,其余自理。学舍里每日有郑大师入室弟子讲课,听与不听,自由选择。郑师每月初一开讲,各弟子可将心中不解疑问向先生提出。”

刘石一听大喜道:“赵师兄可否移步去酒店里小酌一杯?再向赵师具体请教?”

赵商微笑着摇头道:“今日天色已晚,家中还有人在依门盼望,就不陪石小弟了。”说完向村尾走去。

刘石两人在店里住了一晚,第二天,天刚放亮,吃了早餐就往山上学馆里走去。

学馆离村不远,只有一里多路的样子,有一条沙石小路直通一座屋宇。

上得山顶,刘石这才看清,在清松翠柏之下,几间房子座落其间。在房子的正前方有几个遒劲大字“耕读书舍”进了院门就是一个大院子,左右两侧是厢房,正前是大厅。这厢房很大,刘石随意看了一下,大约可座几百人。其中一边的厢房被隔成几间,有一间的门上写着登记处。

刘真轻叩了几下门,里面说声:“进!”时,刘石、刘真这才抬脚进去。

赵商正跪座在一张桌子后面,看见刘石进来,笑道:“石小弟!看座。”

刘真办完了入学手续之后,赵商问道:“这里的经书有几种:一是可购买别人抄录好的,每套经书价格不等。另外,也可拿几套经书回到住处自己抄录。这书藉算是借用,不得损坏。你们抄录完毕后,再还回来,这是不用钱的。你们选择那一种?”

刘石笑道:“赵师兄也知道,我们两兄弟来此只是为懂一些道理,多一些学问,你让我们专心研究这些经书,就是有点抬爱我们了。我们同大哥一样,都希望沙场建功,倒没打算做一个名儒。因此,我们还是买别人抄录好了的经书为好。”

赵商鼓掌道:“石小弟就是快人快语。俗语说皓首穷经,我等苦研经书几十年,也不敢自称名儒,只能依附老师名下,混一碗饭吃,担心贻误子弟,必须时常向老师请教。倒是石小弟想得明白,学以致用,逐战沙场,建功立业。好!就按小石弟的要求办理。”

随后再次交代了些教学的时间和方式,刘石、刘真两人才拜辞而出。

“公子!这里怎样?”刘真指着一处山崖破草棚对刘石道。

“嗯!这里还不错,就这里吧!既清静,地势又平整,看样子这里以前的主人还将这里开垦出来作为菜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