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质和王溥这二人靠不住,问题不在于他们的忠心,而在于他们没有兵权。
二人都是文官,虽然身居高位,可是处在这个战乱不休的年代,没有兵权,就没有话语权。别说你只是朝廷的官员,就算你是皇帝,是太子,是一国之君,是百官之主,只要你手中没有兵权,依然随时可以被别人替代。
五代十国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朝代都是由篡位而来。
朱温废掉唐哀宗,建立后梁,这算是给五代十国的混乱开了一个头。
随后李嗣源干掉李存勖(晋王李克用之子),再建后唐。
随即石敬瑭出任河东节度使,起兵造反,被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唐末帝)派兵围攻,他率军投降契丹,献上幽云十六州,成为历史罪人。
再然后,石敬瑭建立的后晋被契丹人所灭,同为河东节度使的的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这就是周太祖郭威所效忠的那位皇帝。
刘知远死后,其子刘承祐忌惮于郭威大权在握,于是杀其家,逼反郭威,郭威于是推翻了后汉的统治,建立后周。
再到后来,就是周世宗柴荣年纪轻轻,突然病逝,赵匡胤趁着周家孤儿寡母无人襄助,夺取兵权,建立北宋。
五代既是如此,十国就更不用说了,吴、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南汉……,每一个国家的建立和消亡,都伴随着大量的腥风血雨,以及肆意的屠杀。
所以说在这最混乱的时代,其他一切都是虚的,唯有兵权,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柴宗训的心思也没有放在朝廷那帮混吃等死的文官身上,他现在最关心的,其实还是朝中的军队情况如何。
尤其是禁军。
禁军是整个后周的主力作战部队,朝廷采用“实内虚外”的守边政策,将国最精锐的军队都调入禁军,守卫国度,在边境上之放了一小部分民兵一样的军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听到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范质等人会如此惊慌失措的缘故。
因为他们知道,凭边境上那些臭鱼烂虾一样的军队,根本不可能挡住契丹人和北汉的联合进攻。
于是他们才给了赵匡胤大权,让他统领十万大军北上御敌。
但即使赵匡胤带走了十万大军,如今京城之中,依然还有近十万禁军。
如果能掌握这十万禁军,并不是没有和赵匡胤一战之力。
因此柴宗训很快又把话题转移到了军队之上。
“禁军如何?”他问何内侍:“禁军之中,可还有支持我们的人?”
“这……”何内侍目光闪烁,言语间吞吞吐吐。
柴宗训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冷淡地说到:“说实话!”
何内侍看了他一眼,发现他眼中寒光凛冽,哪里像一个六岁的孩童?
那种自然流露出来的威严,令他膝盖一软,不由得屈身颤抖道:“启禀陛下,刚刚收到消息,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刚刚率军攻占汴梁北门,说是,说是……”
“说是什么?”
“说是要恭迎叛逆赵匡胤回朝登基!”
何内侍说完这句话,只觉得后背一寒,一股无形的巨大压力扑面而来,令他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
但他抬起头,迎来的却不是柴宗训暴风骤雨般的怒斥。
相反,他一抬头却看见柴宗训正以一副相当惊愕的表情愣在那里。
何内侍并不知道,柴宗训此时心里掀起了多么大的一股惊涛骇浪。
赵匡胤谋反……其结义兄弟石守信杀了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打开汴梁城北门,迎赵匡胤回朝登基……赵匡胤深夜带兵入宫,逼迫周恭帝柴宗训禅位……
这些事情,竟然是真的?
而且柴宗训都知道!
他在那个梦中,也曾读过历史,知道了周恭帝柴宗训和宋太祖赵匡胤之间的后事。
赵匡胤夺取后周皇位之后,本想杀掉柴氏所有皇家子弟,巩固自己的皇权,但大将潘美劝诫他:“臣岂敢以为不可,只是于理未安”,也就是说我们所有人都曾是柴氏的臣子,深受柴荣的提拔和信任,如今我们杀了他的子孙,心里岂能安定?
于是赵匡胤听取了潘美的建议,将年仅七岁的柴宗训封为郑王,又尊小符氏为周太后,但是将他们母子迁往房州,也就是鄂西北的大山中,是历史上著名的流放之地,等于是将他们母子两软禁在了这里。
到了后来,柴宗训年仅二十岁就因为长期被软禁而郁郁而终,小符氏也在柴宗训去世后出家自称玉清禅师,淳化十四年(公元993年)因病去世,死后宋廷将她葬于懿陵,陪伴其姐大符氏。
当时柴宗训是很出梦境,一切都似幻似真,他自己也没意识到自己的真实身份,竟然是后周的皇帝,而只当自己是个普通人,所以对这段历史并没有太过留意。
可今日听何内侍突然说起石守信,说他与王审琦合谋杀了韩通,又占据汴梁城北门准备迎赵匡胤回朝篡位,他脑海中那股记忆突然冒了出来。
如果说……这一切都是真的话,那就是说,他已经完没有挣扎的余地了?
从今以后,他就将被赵匡胤软禁起来,虽然性命得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