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路边不时出现冻死的尸体,行走在乡间村落的人群,无不面黄肌瘦,神色麻木。”

“末将找人询问缘由,那些人只说,河东位于四战之地,常年累月的战火不休,再加上河东节度使李守贞此人,荒淫无道,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百姓争相逃亡,唐哀帝天佑年间,太原府本来还有民一十三万户,但是短短四十年的时间,整个太原境内,能逃走的都逃走了,逃不掉的,也只能留下来等死,彼时的太原府,境也不过才区区几万人!”

“四十年间,百姓十不存一,土地被荒废,骨肉遭戕害,末将自此才知道,原来和乱世相比,战场反倒成了一个仁慈的地方。至少当兵打仗,有饭吃,有事做,不用受官吏欺压,不用遭盗匪屠戮……”

“末将当时将此想法告于先皇,先皇亦叹了口气,对末将说:‘吾愿与白将军一起,结束这乱世,还百姓一个安平康乐的世道!’”

“先皇是末将最为尊敬之人,他胸怀大志,文治武功,无不出色,末将曾以为,先皇必定能完成他的心愿,与末将等人一起,征服四夷,一统天下,还这腌臜的世道一个朗朗乾坤!”

“可是谁能想到,先皇壮志未酬,半道崩殂,他曾说过的安平康乐的世道,自此遥遥无期,末将左盼右盼,却总是盼不来这希望……”

“陛下!”

白重赞突然以首叩地,激动地老泪纵横,呜咽号泣道:

“末将并非忘恩负义,末将只是想完成先皇的遗愿,征伐四夷,一统天下,还百姓一个安宁的世道,还世间一个朗朗的乾坤啊!”

看到白重赞状若疯癫,泣不成声的样子,他这番话也让柴宗训和李筠等人不由得动容。

原来这糟老头子心里,藏着的竟是家国大义?

可即使如此,柴宗训就更想不明白了。

“白老将军,既然你一心想要完成父皇的遗愿,结束乱世,还百姓一个安宁康乐的世界,那你为何又要选择赵匡胤,而不是朕?”他好奇的问到。

白重赞继续沉默,良久之后才俯首应道:“并非末将选择了赵匡胤,而是时势使然!”

“时势使然?”柴宗训眉梢微微一挑。

“然也。”白重赞回答到:“先皇英明神武,登基之后,外修兵制,内整朝纲,文治武功,无一不精。他一手将大周的士兵训练得兵强马壮,又令大周的国力蒸蒸日上,末将本以为,就此下去,先皇率领我等后周的将士,驱除鞑虏,横扫四方,将是一件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之事。”

“但谁能想到,先皇竟然命薄如纸,英年早逝,本来轰轰烈烈的北伐大业,就此戛然而止!陛下年幼,难理朝政,朝中的权柄,被一帮胸无大志、碌碌无为的文臣所把控,先皇订下的夺取幽云、恢复汉人江山的计划,也因此被搁浅……”

说到这里,他恶狠狠地瞪了一眼坐在下首位置的范质、王溥等文臣,眼眸中散射出难以泯灭的愤恨之情。

范质、王溥倒是好修养,面对他公然的鄙视,气度俨然,并不着恼。

但白重赞还是挤出一丝嘲讽的微笑,然后继续说到:

“末将本以为,先皇的大业,就此将半道而殂,待到异日陛下成长起来,重启先皇大业时,只怕末将已经垂垂老矣,甚至只剩黄土一捧……”

说到这里,他突然双唇紧闭,不再往下继续说话。

但柴宗训等人却已经懂了。

白重赞本以为柴荣死后,后周被一群缺乏进取心的文臣所掌控,皇帝又年幼,根本不可能拥有什么恢复汉室江山、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的大志,因此柴荣订下的北伐大计和统一中原的宏愿,只怕都要失败了。

但恰巧就在这时候,赵匡胤突然横空出世!

他掌控了二十万最精锐的禁军,拥有了平定乱世的武力,又逼迫幼帝退位,拥有了大义和名分,而且赵匡胤此人,素怀大志,和周世宗柴荣属于同样有能力、有野心之人!

所以白重赞就好像在一片黑暗中看到了光明,他觉得,赵匡胤有能力完成柴荣未竟之事业,带着大周,平定乱世,统一天下!

因此这才是他投靠赵匡胤,并且力劝柴宗训远赴西域的原因。

他既想跟随赵匡胤一起,建功立业,还百姓一个太平的世道,但又不想背负忘恩负义之名,眼睁睁看着旧主的家眷惨死屠刀之下。

难怪他一直表现得这么纠结,面对柴宗训和李筠等人的时候,既显得沉默,又带有一种负疚之感。

但柴宗训却并不认同他这番话。

眼看着白重赞在地上哭的老泪纵横,表情令人酸楚,但柴宗训还是定了定神,闭上眼睛问他:

“本王还是那句话,为何是赵匡胤而不是我?难道白老将军认为,本王比不上赵匡胤,又或者本王胸无大志,无法带领后周,完成父皇留下的遗愿?”

白重赞默然不语,却又重重地叩了一个头。

“本王明白了!”柴宗训叹了一口气,幽然道:“看来白老将军还是认为本王年幼,无法承担起父皇留下的宏图伟业……”

“非也!”没想到白重赞却默然抬起头,涕泪纵横地说到:“末将不是不相信殿下,只是,只是……,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