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训为什么赶在赵匡胤面前提到军队的事情呢?
就是因为他知道,李筠和李重进两个人,一直都是赵匡胤的心腹大患。
如果他能帮赵匡胤“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那赵匡胤绝对会欢迎至极!
当然,这里说的“除掉”,并不是杀死李筠、李重进二人。
这二人都是领兵一方的大将,又对柴氏皇朝忠心耿耿,日后即使到了西域,他二人也能发挥大作用。
他说的“除掉”的意思,是带着二人离开后周,让赵匡胤避免一场刀兵之灾。
这对赵匡胤来说,绝对是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问题也不是没有。
还是那句话,赵匡胤怎么知道他是真心想离开后周,还是准备拿到兵权后,立马翻脸呢?
所以柴宗训才提出,只让李筠、李重进二人带不超过两千兵马,跟着他一起离开大周国境。
赵匡胤身为一代雄主,如果连两千人都害怕的话,那他这个皇帝……估计就得让人好生再掂量掂量了。
赵匡胤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当他听到柴宗训说可以把李筠和李重进带走,同时最多只带走两千兵马时,他的眼睛果不其然的亮了起来。
柴宗训走了,李筠走了,李重进也走了,如此一来,他等于一下子去掉了三个心腹大患。
这样的买卖,有的做啊!
但赵匡胤也不可避免的担心,柴宗训这些话,到底是在糊弄他,还是真心实意的?
所以他犹豫了一下,问到:“贤侄如何向我保证,李筠、李重进二人不会趁机闹事?”
柴宗训早就在等着他这句话,当即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说过了,他们各带一千兵马,可以完在你的监视下,到边境去等我,我会在边境和他们两人汇合,然后直接离开,这样你就不用担心他们会趁机搞事情了,不是吗?”
他的话说的有理有据,连赵匡胤也不由信服地点了点头。
但点过头之后,赵匡胤倏然一惊,他明白,自己已经被柴宗训给说动了!
他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离开汴梁城才短短的不到半月的时间,柴宗训就突然变得这么伶牙俐齿了?
想当初他还在汴梁城内的时候,又不是没跟柴宗训接触过,那时候的柴宗训,言谈举止完符合他一个六岁孩童的身份,虽然聪慧,但却无处不显示出他的幼稚。
可是这次回来,他却豁然发现,柴宗训说话条理清晰,思绪成熟,而且言语间完没有一个孩童的幼稚,反倒是处处引导着话题的主动权,让自己都不知不觉间被他给绕了进去!
这个发现让赵匡胤心底涌出一丝警惕,他不知道,这样一个柴宗训,到底是怎么出现的,更不知道他若是把这样一个柴宗训给放走,日后会发生怎样的事?
他竟莫名的从这个年仅六岁的柴宗训身上,感受到了一丝若有似无的危险!
身为一个帝王,避免危险是他的本能,赵匡胤此时就是如此。
他虽然已经被柴宗训给说动,认为他带着李筠、李重进二人离开大周,是一件好事,可他的本能却仍在拼命提醒他:不能放他们走,否则日后必定会后悔!
一时间有些拿捏不定,赵匡胤也再次陷入了沉吟之中。
看到赵匡胤突然间又犹豫起来,柴宗训心里也是咯噔一声,不明白又发生了问题。
难道赵匡胤连这点儿胆量都没有,连两千人的兵马都怕?
他觉得问题可能不是出现在这儿,毕竟赵匡胤也是驰骋沙场多年的悍将,当初追随周太祖郭威,南征北战,年纪轻轻就成为统兵一方的大员,后来更是被周世宗柴荣给看重,成为统领禁军的主将。
这样一个人,怎么可能真的被李筠、李重进二人给吓到?
事实上,赵匡胤在称帝之后,李筠、李重进二人确实造反了,但赵匡胤也很快就派兵马平定了这场叛乱,他自己甚至都没有出马,只是派出了马仔石守信、慕容延钊、高怀德等几个马仔,就轻轻松松将二李的叛乱给扑灭。
他之所以犹豫,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
柴宗训或许是因为灯下黑的缘故,还没有想到赵匡胤之所以在面对这么巨大的诱惑时,依然能保持冷静,纯粹是因为他的原因。
但他对此也早已经有了准备。
赵匡胤不开口,他就主动开口,打断他的思绪!
柴宗训说做就做,当即毫不停歇地开口对赵匡胤说到: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其实朕还有一个要求!”
“哦?”赵匡胤果然刚刚才冒起怀疑念头的心思,又被他给吸引住了,当即皱着眉头问到:“贤侄还想说什么?”
柴宗训拍了拍座下的马头,让那匹渐渐躁动不安的骏马冷静下来,这才说到:
“城中文武百官,虽然大多数都是墙头草一般的废物,但依然有不少忠臣义士,仍愿追随朕的左右,朕不忍弃他们而去,所以朕恳求赵世叔,若城中的文武官员或是百姓,愿意随朕一起去西域的,请赵世叔务必放行,不要难为他们!”
他说这句话,一方面是因为早有谋划,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转移赵匡胤的注意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