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陈桥兵变确实是一场有意识的军队集体某乱。

对赵匡胤而言,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终结乱世、统一天下,这就是他毕生所追求的伟大志向。

本来在周世宗柴荣的领导下,这个志向看上去很快就将完成,因为他们已经展开了北伐的第一步,即将击退辽人,收服失落的幽云十六州。

但谁知道就在北伐即将胜利的前夕,周世宗柴荣却突然染病身亡,一场声势浩大的北伐,就此戛然而止。

年幼的皇帝继位,朝中的百官忙着争权夺利,北伐大业眼看即将功亏一篑,他的志向,也很难在未来得到伸张。

如果等到年幼的皇帝成长起来,再次想起北伐的事,也不知道已经是几十年过去了,只怕那时候,赵匡胤都已经腰酸腿乏、垂垂老矣。

所以赵匡胤不甘心,誓要把伸张志向的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他的反叛,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而对于赵普、赵匡义、石守信这样的中高级官员而言。

新皇上位,他们才有继续往上晋升的空间,等到权利变大了,掌握的兵权也就变得更多了,今天赵匡胤能黄袍加身,谁敢说异日时来运转,这样的事情不会在他们身上再重演一次呢?

人都是有梦想的,没有梦想的人,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乱世,谁都有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区别只在于你敢不敢去想、敢不敢去做而已。

那么对于广大的普通士兵来说呢?

他们的目的或许更加单纯。

生逢乱世,这些人本来就没有什么家国的观念,后周的帝位是从后汉手里抢来的,而后汉的帝位则是从被契丹人灭掉的后晋那儿抢来的,再远一点儿,后晋的帝位是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人,得到契丹人的保护后建立起来的……

几十年时间里,换了好几个皇帝,这些禁军当中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兵,说不定经历的皇朝比周太祖郭威、周世宗柴荣还要多。

想让他们变得忠诚?很简单,谁给的好处多,他们就对谁忠诚!

按理说柴氏对他们也算不错了,郭威和柴荣都被称为明君,他们在位期间,改革弊政、整顿军制、修订历法、恢复民生,将后周治理的欣欣向荣。

但这些和当兵的有什么关系呢?

同样是当兵吃饭,别人后唐后汉的军队,可以进城抢钱抢粮抢女人,而后轴的军队,则必须老老实实的遵守军纪,还得上战场去拼命,大家都是当兵吃饭,为什么待遇差这么多?

反倒是赵匡胤上了台之后,肯定会大肆赏赐,给拥立他登上帝位的军队诸多好处,所以这些禁军才在赵匡胤等人的蛊惑下,轻而易举的就竖起了反旗,将柴氏对他们的诸多好处轻易抛到了脑后。

到了这个时候,改朝换代已经是不可避免的大势,无论是谁,敢站出来抵挡这艘轰隆隆的巨轮,都必定会被它狠狠地碾压过去,碎在地上变成一地的烂泥!

所以即使石守信、王审琦二人觉得柴宗训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没办法,他们已经上了这艘贼船,下不来了!

二人此刻实在不知道该用什么话来回应柴宗训对赵匡胤的评价,因此只能保持沉默,用这样的态度来展示他们的无辜和茫然。

柴宗训当然也从他们俩的表情中猜到了两人的心思。

但和石、王二人一样,他此刻也感到十分无奈。

因为石、王二人实际上已经表态了,他们很心动,但他们不会付诸于行动。

为什么不会付诸于行动?柴宗训实际上也知道他们的顾虑。

他现在只恨自己稍微晚醒了一天,如果他能提前一天醒来,赶在石守信、王审琦举兵造反之前就拦住他们,那现在的形势还会如此吗?

说不定他能借着汴梁城中的禁军,抵挡住赵匡胤的进攻,然后召集各地的边军回京勤王,如此一来,整个后周的局势可能会截然不同!

但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就是因为他晚了一天,导致石守信、王审琦二人已经举起叛旗;而二人的背叛,则导致朝中的百官都失去了信心,现在朝中除了范质、王溥等寥寥数人之外,恐怕绝大多数官员都已经倒向了赵匡胤。

这时候再想夺回禁军的兵权,然后死守京城,只怕已经毫无可能了。

因为城中根本不知道会有多少叛徒,随时可能打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大军进城,到时候抵抗反倒变成了赵匡胤一个极好的借口,让他能够名正言顺的干掉自己这个碍眼的“前任”。

柴宗训心里那个苦呀!

他也不知道还能和石守信、王审琦再说些什么了,因为他感觉再说下去,这两人恐怕会恼羞成怒了。

毕竟现在他们是在城门口说话,周围到处都是禁军和朝中的官员,如果他一直挑拨离间,而石、王二人则毫无反应的话,那赵匡胤肯定就会嘀咕了。

石、王二人都是聪明人,绝不会在这种时候干让赵匡胤猜忌的事,再说下去,他们两人一定会阻止自己或是严词拒绝,通过在场所有人的口向赵匡胤表达自己的忠诚。

到时候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一定会损害他这个皇帝的威严,当一个皇帝在臣下面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