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选出渭州,走吐蕃!”
面对两位老臣相同的疑问,柴宗训毫不犹豫的给出了答案。
从灵州出发,走古丝绸之路,看上去距离更短,而且路况更好,走的基本都是阳关大道,但这条路上需要面对的三个割据势力,可都不是什么善茬。
党项人历来就和汉人苦大仇深。当年党项人从羌人里分裂出来的时候,被迫依附了当时强大的西晋,可晋人视党项人为蛮夷,不仅禁止汉人与党项人通婚,还数次胁迫党项人内迁,试图将他们彻底消化和吸收。
后来唐朝也在甘、肃设立羁縻州,派人对党项人进行管理,唐末黄巢起义的时候,唐朝政府还强迫党项人拓跋思恭出兵,帮助唐军勤王,使党项人战死无数。
但也正是因为这次勤王,拓跋思恭被升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姓李,封夏国公,镇守银、夏、绥、宥、静五州,使党项拓跋集团第一次拥有了兵权和领地,终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藩镇。
但是游牧民族的天性就是悍勇好斗、嗜血残忍,唐朝衰落以后,党项人立刻开始打起了中原的主意,他们数度侵入内地,烧杀掠夺,抢劫汉人的人口以充实自己的力量,这些年,后周的军队也没少和他们交战。
据柴宗训所知,这些党项人后来还在宋朝时期,成立了西夏国,成为宋朝西面领土的一个巨大威胁,给汉人带来了巨大的苦难。
这些党项人,能容许他们轻松地通过自己的领地吗?
而且就算过了党项人的领地,后面还有河西军和回鹘人。
河西军就是当年的羌人,从汉朝起,他们就生活在凉州一带,三国时期著名的武将董卓、马超所率领的西凉铁骑,都是从羌人当中挑选出来的。
唐朝也曾在凉州设立河西军节度使,唐玄宗时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位于西域十大节度使之首,一度曾控制着从甘、肃到盐、夏等十几州的广大地域,范围和后来的西夏领土相差不多。
但是同样的,随着唐朝的分崩离析,曾经强大的河西军也成为了历史,如今的河西军,变成了羌人自治的军事势力,他们还和契丹人勾结在一起,阻断丝绸之路,劫掠沿途的商贩和旅人,这些穷凶极恶的羌人连路人都不放过,会放过柴宗训率领的几千人的队伍?
最后一个就要说到回鹘了。
其实回鹘当初和汉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回鹘人最初的名字叫回纥,来源于其部落韦纥、乌护,属于铁勒诸部当中的一支。
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回纥人与唐军配合,击败了强大的突厥,并且统一了铁勒诸部,回纥也逐渐成为铁勒人的统称。
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回纥武义天亲可汗又上表请改称回鹘,取“回旋轻捷如鹘”之义。
安史之乱后,回鹘甚至主动出兵帮助唐王朝,扑灭了安禄山与史思明的叛乱。
从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回鹘人和汉人的关系曾一度相当亲密,甚至足以被称作老铁。
但是在张议潮起义之后,双方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变化。
主要就是当初张议潮起兵的时候,回鹘人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们不仅主动出兵对抗吐蕃,还帮起义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粮草和后勤。
但是在张议潮起义成功后,双方却发生了分歧。
张议潮身为汉人,自然希望起义成功之后,能重回汉人朝廷的怀抱,于是他派人联系了当时的唐玄宗李忱,试图回归大唐。
但归义军的领地与大唐并不接壤,中间阻碍着的,正是沙州回鹘和当时的羌人,所以张议潮就试图说服回鹘人,一起投靠大唐王朝的怀抱。
可回鹘人好不容易才获得了自由,哪里肯接受汉人的统治?再说了,他们和汉人在生活习性上有巨大的不同,他们习惯了游牧的生活,怎么可能去投靠汉人?
于是双方因为这件事,发生过好几次矛盾,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甚至产生了不少龌龊。
再后来,张议潮建立的归义军势力不断衰弱,统治的地盘也越来越少,回鹘人逐渐就产生了别样的心思。
他们觉得归义军横亘在西州回鹘与沙州回鹘之间,反倒是阻碍了回鹘人的统一,要想将两只回鹘人建立的势力联合起来,最好是能吞并归义军,使双方的地盘连接在一起。
于是回鹘人就渐渐开始了对归义军领地的蚕食,他们不断和归义军作战,先后抢走了甘、伊二州以及瓜州的大部分地盘,并将归义军的领地压缩到了只剩瓜、沙二州。
这也为后来景佑三年(公元1036年),李元昊率军灭亡归义军政权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所以这时候如果回鹘人得知,有一支汉人的军队试图穿过他们的领地,前往沙州与归义军的人汇合,你猜他们会不会放行?
相比而言,走渭州,穿越吐蕃这条线路,就要轻松多了。
之前已经说过,拢右吐蕃和汉人的关系一向不错,双方之间一直都有密切的来往。
事实上,拢右吐蕃就是在当年吐蕃分裂之后,一部分吐蕃人趁着大堂衰弱,无暇顾及陇右、河东等地区,从高原上搬迁下来而形成的。
这些吐蕃人融合了当地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