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了。
对付这两个人,赵匡胤有着充足的信心!
想到这里,赵匡胤边觉得一阵好笑,于是轻轻嗤了一声,对赵普等人说到:
“无妨!范质、王溥二人,不过是冢中枯骨尔,我从未放在心上,任由他们去折腾。只要不影响我们统一南方、北伐辽人的计划,就不必去管他们。而且我已经答应小皇帝了,我……朕马上就要登基了,正所谓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我不想做出有违承诺的事!”
赵普等人一听就懂了,赵匡胤并没有将范质、王溥等人放在心上,就连小皇帝,只要出了大周的国境,他也不会再惦记着这个人。
他是个有大志向的人,目标都放在了匡复河山、创建太平盛世之上,途中些许的小阻碍,并不能让他停下前进的步伐。
或许,只有跟着这样的皇帝,才能建立不世功勋,才是一个臣子最大的幸福!
想到此处,赵普、赵匡义等人也不由激动的浑身发抖,俨然已经忘记了刚才小皇帝、范质、王溥等人带给他们的困扰。
有此明君,虽万死而不辞!
与此同时,汴梁城内。
王溥也正拿鄙夷的目光扫视着那群畏畏缩缩站在远处的大臣,不屑地对柴宗训说到:
“也不知那群家伙听到赵匡胤愿意放我们离开,心里会不会后悔。哼,一群蝇营狗苟之辈,只知见风使舵,毫无廉耻,实在是丢尽了我辈读书人的脸面!”
柴宗训努了努嘴唇,失笑到:
“见风使舵也好,贪生怕死也好,其实人各有志,朕并不怪他们。只是赵匡胤只给了我们三天的时间,接下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二位爱卿,我们不能在这里浪费时间了,不如赶快回家,尽快做好离开的准备吧!”
他这么说,是因为最近范质、王溥二人的家中最近也有些不太平。
其实范质、王溥二人身为宰辅,他们当然不是孤家寡人,在他们身后,都各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范质的父亲范守遇,曾在后晋年间担任郑州防御判官,他本人也深得后晋天福年间的宰相桑维翰器重,被封为监察御史,派往相州镇守一方。
范质家中总共有七兄弟,再加上叔伯堂侄,整个范家,算下来至少有一两百口人,按照当时的生活习俗,他们都合族同居在一起,范质因为官职的原因,算是这个大家族的当家人。
而王溥也和范质相似,他们王家同样是世家大族。因为王溥出身并州,也就是山西太原,而山西太原的王氏,历来都是最顶级的门阀,所以王家的人,甚至比范家人还有多少,初步估算一下的话,王家聚居在一起的族人,至少超过五百口。
这两个庞大的家族想要搬迁,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哪怕他们的家主同意,下面也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意见。
毕竟这两家都在中原生活多年,早已经扎根在此,家中的田产、财货、房屋、店铺等等,都分布在后周的境内,突然之间要他们舍弃这么大笔财富,奔往西域那样的苦寒之地,这些人怎么可能舍得?
所以范、王两家,最近一直都因为搬迁的事而闹个不停,甚至到了差点儿要分家的地步。
柴宗训提醒范质、王溥二人,就是希望他们能尽快解决家中的问题,早日做好准备,免得到时候手忙脚乱,甚至闹出什么大问题。
至于他自己,同样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写信给李筠、李重进二人,让他们立刻带领军马,到边境去与他汇合。
至于为何他写信叫二人直接进京呢?
实在是赵匡胤对这二人防备甚重,如果二人带兵进京的话,赵匡胤只怕会成为惊弓之鸟,立马和这二人干起来。
而加入让这二人只带少量兵马进京,这二人肯定也不干,毕竟他们也知道赵匡胤一直对他们不怀好意,如果让他们只身进京,只怕这二人还以为小皇帝是受到了赵匡胤的胁迫,发了伪诏。
所以为了避免双方互相猜疑,还不如直接让他们带兵前往边境的好。
至于在边境会不会担心,这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因为此时赵匡胤还没有正式登基,镇守边境的各路节度使都持着观望态度,他们不一定会听从赵匡胤的差遣,也不会轻易去得罪李筠、李重进二人。
除此之外,柴宗训还要派人,立刻赶往边境去和几个重要的势力进行照会。
从后周到归义军的地盘,其实一共有两条路。
一条是从灵州出发,经过党项人控制的银州、盐州,再穿过凉州,也就是三国时期所说的西凉,到达回鹘人控制的肃州,只要穿过肃州,就能到达归义军的瓜州地界。
而另一条则是直接走陇右,经过吐蕃人控制的陇西地界,再穿过由吐谷浑人的后裔建立的阿柴吐蕃,就能到达瓜州。
这两条路都不太平,虽然各有优势,但也同时都隐藏着巨大的隐患。
其中走灵州一路,基本上就是重复古时候的丝绸之路,沿途道路通顺,倒是不难行走。
但问题是沿途的党项人、回鹘人,包括投靠了辽人的河西节度使,都不是好惹的,这些人能眼睁睁看着柴宗训穿过他们的地盘,而不进行阻拦?
至于走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