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舒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这些士人之所以能够近乎肆无忌惮地指手画脚,不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知识,掌握了话语权吗?所以,分薄他们的话语权就可以了。

在后世,就算是小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指点江山,一个个俨然都是一副无双国士的架势,虽说一个个都是纸上谈兵,但是在屠龙术已经成为大路货的情况下,一个个还是知道不少干货的。

舒云放在后世,也是个纸上谈兵的,但是,想要减少现有读书人的话语权,无非就是普及教育,让更多的人读书识字,捧出另外一个利益集团来跟这些士人打擂台。

因此,舒云便直接说道:“读书人之所以金贵,无非是因为他们人数比较少,而且他们是当地的乡绅,即便是当地的官员,也得对他们客客气气。所以,为什么不能让更多人读书识字呢?”

朱元璋摇了摇头:“让更多人读书识字,这谈何容易啊!”

舒云一听就知道朱元璋想岔了:“不是让他们读什么四书五经,做什么科举文章,其实就是扫盲,一天认识三四个字,一年也就认识一千个了,差不多常用的字也都认识了,能看得懂公文契书,普通的小吏一般也就是这样的水平!”

朱元璋一听就明白了,作为老百姓,实际上他们几乎不可能会跟官府打什么交道,直接与百姓交流的实际上都是里长,保甲之类的人物,最多就是每年交税还要征召劳役的时候派下来的小吏,这些人压根没什么品级,而且也没多少文化,一般情况下,担任的也就是个传话筒的工作,将官府的命令传达下来并执行。

当然,这些胥吏一般也是非常奸猾的那种,传话的过程中,为了自个的利益,难免会将上面的命令歪曲那么一下,再在执行的过程中做点手脚,这中间的火耗差价,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就落到他们手里了。这也是这些小吏的生存之道,毕竟,他们的俸禄非常低,靠的就是这些外快。

舒云不过稍微那么一说,朱元璋立马就能举一反三了!作为曾经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朱元璋是深受那些胥吏之苦的,当然,元廷的那些官员更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家都要饿死了,还硬逼着人去服徭役!朱元璋想到下面那些伤残的士兵,这会儿便是点了点头,说道:“秀秀你这话却是提醒我了,正该将下面那些人集中起来,多学几个字,回头可以将他们安排到下面,伤残的可以做做里正里甲,没什么伤残的,也可以在官府做个小吏衙役什么的!”

舒云摆出一副恍然的样子,说道:“还是国瑞想得周到,我以前的时候就听说,衙门里的那些官员们虽说读了不少书,实际上在实务上头并没有什么经验,治理一方多半还是靠下面的小吏,如果那些退伍的军士做了吏员,地方上的事务实际上也就落到他们手里了!”

朱元璋赞同地说道:“不错,那些读书人多半眼高手低,一个个高谈阔论起来,都觉得自个是萧何张良,实际上呢,都是空话大话!”

舒云被说得笑了起来,她压低了声音,说道:“如今的读书人都尊奉的是孔圣人,说句不敬的话,孔圣人自个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几个国君肯用他呢!”

朱元璋听得脸色一变,继而叹了口气,他伸手摸了摸舒云的头发,轻声说道:“秀秀,这话以后可不能再说了!要是让那些读书人知道了,回头又要不依不饶!”

舒云刚才说完了,就觉得有些失言,有的事情是能做不能说的,说了就是祸端,她摇了摇头,说道:“我就是在国瑞你这里随口一说而已!我之前读史书,看到汉朝宣帝对下面臣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当年汉室绵延不断四百余年,焉知不是因为如此?自汉室之后,便是大唐,也未曾有三百年国运呢!”

舒云这话说得已经是非常大胆了,朱元璋一开始的时候听得甚至有些心惊肉跳,但是这会儿却是心潮澎湃起来,舒云这话的意思,俨然是将朱元璋当做是一国之君了,朱元璋虽说这时候已经生出了许多野心,但是如今他手底下不过几万兵马,地盘也就是和州滁州两地,周围还有其他人虎视眈眈,朱元璋虽说胸有大志,却从来不曾对人诉诸于口,这会儿舒云这么一说,却让他生出了心有灵犀之感,他看着舒云,心头一热。

舒云却也没想到,朱元璋居然脑补了不少,她只是希望对朱元璋产生一些影响,儒家到了舒云那个时代,已经就是沦为一种修身治学的道理了,至于治国什么的,老实说,如果说曾经的儒家一直在与时俱进的话,到了后来,儒家几乎是在开倒车,从真儒变成犬儒了!就像是衍圣公那一脉,孔子的后人,听起来非常光鲜亮丽,实际上呢,当年孔子直接宣称:“非管仲,吾披发左衽矣!”结果轮到他的子孙后代,压根不管什么华夷之辨,谁上台,都能理直气壮地投靠,孔家的富贵倒是绵延不断了,孔子当年的气节,算是被他们不知道扔哪儿去了!

舒云算不得什么愤青,不过,她既然希冀于历史的进步,那么,不管是谁,挡在历史侧车轮前,她都是要将其搬开的。华夏大地上,朝代更迭,却对于生产力没有造成多少影响,却像是陷入了一个怪圈,而唯有提高生产力,让大家的视野不再局限在土地上,才能将人口解放出来,促进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