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法老决定直接对塞琉古动武!
这个当前霸主已经阻挡在他们面前,仿佛在说:
“想要发展,就得过了这一关。”埃及法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既然现在的局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那么就是要通过激烈地方式,建立起埃及自己的新霸权来取代塞琉古的旧霸权。
法老赫克汉姆特是个做事很讲究策略的人,他在发动进攻之前,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他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反塞琉古联盟。他们表面上不过是贸易往来,但是彼此的交往中慢慢就形成了默契。
最早的交际圈只有埃及和帕提亚。以前说过,帕提亚是个边路穷国,他们拼得起,因为没什么可再输了。
后来,帕提亚人拉入邻居,深山国家亚美尼亚。三国逐渐形成铁三角关系。到这时,赫克汉姆特觉得时机可以了。
埃及突然对塞琉古开战。
法老果断地进攻了塞琉古中部大城市,大马士革。这一事件揭开了东方争霸真正的序幕。
埃及与塞琉古开战不久,帕提亚与亚美尼亚相继对塞琉古宣战。
帕提亚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发起攻势,围攻塞琉西亚城;亚美尼亚派出军队阻断塞琉古增援,顺带抢劫道路上的贸易车队。本都和希腊在近东地区趁火打劫,伙同进攻了塞琉古在小亚的城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何况此时已形成熊熊烈焰猛扑而上。
塞琉古这个庞然大物四面受敌,陷入被周边国家群起而围攻的态势。此刻,他们强势的军队却显得捉襟见肘,东西不相顾。
这项蓄谋已久的策划在埃及人的积极推动下变成事实。埃及人如愿的看着事情正朝着他们所希望的方向进展。埃及一直担任着反霸权斗争的组织者和主力军,然而他们自己恐怕又有着别的打算。
毕竟曾经来自同一嫡系,安提戈诺斯一直关注着塞琉古的新闻。他对塞琉古困境的判断是:
合理利用国土纵深拖延敌人,再寻找一个突破方向集中进攻,或许可以扭转局面。
现在谈到东方,感觉还离马其顿王国过于遥远。然在西欧发生的事态变化,就与马其顿王国息息相关了。
罗马在对马其顿的战争中损失惨重,其中布鲁图斯家族几近崩溃,而西庇阿家族也成了末势之弩。只有北方的尤利乌斯家族还存有元气,他们为了保卫罗马,放弃了进一步向北扩张的有利局势,转而与高卢人、达西亚人和谈。这样一来,北方的蛮族更加肆无忌惮地频繁出击。
高卢调度了更多的兵力转向日耳曼,盟友不列颠在北部取得了对日耳曼的初步优势。
达西亚终于腾出手,把他们的军队部署到马其顿边境线上,蠢蠢欲动。
达西亚与日耳曼相邻,两国一直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日耳曼部落、族群众多,幅员辽阔,只是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而以部落联盟的形式共同御敌。当然,他们的对手高卢和不列颠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日耳曼人很重视骑兵,他们的骑兵很棒,而且步兵中有大量长枪兵。这种长枪兵也可以组成方阵,对抗骑兵效果不错。但是他们的长枪方阵缺乏训练,战斗队形比较僵硬,无法与希腊和马其顿那样的步兵方阵相媲美。
反观日耳曼的对手,高卢战士作战勇猛,战场上非常突出个人战斗力,可是缺乏团队的力量。高卢军队的兵种配置实属平庸。虽然数量众多,但是实际战斗力一般。
因而,日耳曼人并不在乎高卢人来多少,他们的主要敌手是不列颠。
不列颠土著居民主要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上,且在法兰西北部拥有一片土地。
不列颠缺乏相关马术,因而没有骑兵。配和步兵行动的是战车。在人类战争史上,战车比骑兵更早运用。(骑兵要求马术)
在那个时代战车是常见的有效作战单位,由两匹马拉车,速度较快。分为弓箭战车和重型战车。弓箭车顾名思义就是战车上的成员会用弓箭射击,而重型战车主要充当突破力量来用。如果运用得当,战车可以克制骑兵。
当不列颠用战车冲击日耳曼长枪兵的侧后时,往往有着不错的效果。但长枪方阵正面是完克战车的。就算是遭遇背后袭击,方阵步兵动作快一点的话,也可以对付战车。侧面倒是有点困难,因为需要旋转阵型。
双方步兵不差上下,不列颠的精锐步兵是重装步兵,有着不错的防护,他们个个剑术优秀。
不过日耳曼有精锐弓箭步兵,箭无虚发,穿透力强,也可以近战。而不列颠没有步弓手。
总体来说,西欧的局势战乱不断,各阵营疆界却变化不大。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西南欧,比利牛斯山脉就像一道高墙将它与西欧隔开。
这里共同住着三种居民:西班牙人,迦太基人,高卢人。与西欧的复杂纷争不同,这里的居民们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与世无争。虽然有三家势力,但他们之间彼此能够和平相处。安定的生活持续了很久。
直到迦太基开始实施殖民扩张政策。
西班牙是个沿海国家,三面临海。同时也是个山地国家,这里山峦起伏,道路崎岖,交通条件较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