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信远城地处化州中南,北接邙山,西临漳水,是化州第二大城,仅次于州府清远城。这里土地肥沃,又引漳水得以灌溉,是有名的谷物产地,再加上邙山矿产丰富,铜石优质,商贾往来频繁,因此颇为富庶。

信远城外一条官道上,一辆破旧的牛车正缓缓前行。

“良伯,那便是信远城么?”

陈玄趴在牛车栏杆上,瞪大眼晴,张着嘴巴,吃惊地望着前方那高大的城墙。他未曾出过萧山县,只见过家乡那小小的县城,初见如此宏伟的大城十分新奇。

“是啊,上次来信远还是十几年前了,这城墙好似又高嘞!”

赶车的麻衣老者是陈玄的族伯,平日里靠着这辆老牛车往返于县城村镇,给人运货过活。良伯年轻的时候也曾走南闯北,算得上是见多识广,陈玄和村中的小伙伴们常常围着他,听他讲述在外闯荡时逸闻趣事。

良伯也曾数次来过信远城,因此老族长便将这份差事委托给了他。

信远城与陈家村相距近一百五十多里地,牛老车慢,这已是出发的第三天了。虽说一路颠簸,但路上听着良伯讲在外闯荡的故事倒也不觉得闷,反而让陈玄对以后离家的生活多了几分信心。

西城门的行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有些装饰精美的马车进进出出,陈玄扒在破旧的牛车上,脸上露出羡慕的神色。

陈玄并非羡慕那精美的马车,而是想起了村中玩伴二愣子的三叔。二愣子的三叔也是常年在外闯荡,不知走了什么运,发达了,在县城里开了家酒楼,做了大掌柜,成了村里少有的能人。

前年正月,二愣子的三叔回乡祭祖,也是乘着一辆很是精美的马车,那天村里的人纷纷前往道贺,很是热闹。陈玄这些小家伙们也跟着二愣子一起去见礼,竟还每人得了一个大红包,足足有十个铜板,虽说最终被娘亲以存着以后用的理由收走了,但还是让陈玄高兴了好几天。

陈玄转着乌溜溜的眼珠,心想要是自己也发达了,有了大把的银叶铜钱,是不是也能风风光光地回到陈家村,当然了,前提是他陈玄那时还有命在。

良伯坐在车头,赶着老牛绕过城门,手中捏着烟杆“吧嗒”着云雾,他并不打算进入到城里,此行的目的,在信远城外往东四五里外的飞云山上。

临近响午,吱呀吱呀的老牛车终于走到了伯侄二人此行的目的。

飞云山占地不大,只有方圆数里,但却钟灵毓秀,虽说其它几个山头低矮些,但主峰飞云峰却十分险峻,高有三百多丈。信远城四周除了北边的大邙山,其它多是平原,飞云山立在这里显得颇为挺拔,再加上山中有几眼温泉,挥散的水汽让山看似高耸入云一般,所以才叫飞云山。

飞云观便坐落在这飞云山中,陈家村能跟飞云观结缘还是在数十年前,那时有一个飞云观的道士云游至大萧山,途经陈家村,得知陈氏代代都会有子弟患有这种罕见绝症后,心存悲悯,就留下了一张符贴,说是以后有得天寒症的孩子可以送到飞云观中,也算是有个着落。

后来村里但凡是有得天寒症的孩子都带着这张符贴前来飞云观,果然都被留下做了道童。

良伯望着雾霭中若隐若现的山峰,下意识得捏了捏怀中那张陈旧的符贴,这是老族长临行前亲自交给他的,也是此行的信物,将陈玄送进飞云观后,这张符贴还要带回去。

伯侄二人驱着牛车来到上山的路口,却被一胖一瘦两名带着刀剑的灰袍男子挡住了去路。

“干什么的!”其中一名面相凶恶的胖子喝到。

良伯见两人凶神恶煞又带着刀剑,惊出一身冷汗,以为是遇到了劫道强人,连忙拉着陈玄下了车,拱手道:“两位好汉,我们伯侄二人是上山进香的。”

“进香?”那胖子与身旁高瘦的同伴对视一眼,哈哈大笑。

良伯见二人大笑,顿时摸不着头脑。

这时那瘦子冲伯侄二人摆摆手,笑道:“老汉是说飞云观吧,哈哈哈,早就没了,回去吧。这飞云山现在已是我们铁剑门的地盘。”

“铁剑门?江湖门派?”良伯一愣,怪不得这两人这般打扮,原来是江湖武林人士。

陈玄躲在良伯身后,露出半个脑袋,他注意到这两人所穿灰袍的袖口和衣领上都绣着几把剑型图案。

“去去去,快回去吧。”那胖子显然没什么耐性,良伯不敢再逗留,赶紧拉着陈玄上了牛车,回头往信远城方向而去。

“吧嗒,吧嗒。”

颠簸的牛车上,良伯重新点燃一袋烟叶,猛吸了两口。他从怀里摸了出了一张泛黄的符贴,上面写着飞云观三个字,本来以为能够凭它顺利将黑娃送入观里,却没想到飞云观竟然被一个叫铁剑门的江湖帮派占了山门。

良伯心想,这可如何是好,天色也不早了,还是先到信远城中休息一晚上,顺便打听打听那飞云观是不是搬家了,这铁剑门又是哪里冒出来的……要是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找其他能收留黑娃的地方了,族规就是族规,黑娃是绝对不能再带回去的……

“热汤面片来喽!”

进了城,良伯带着陈玄先找了一家便宜点的客栈住了下来,饿得肚子咕咕叫的伯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