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到这儿,海歌环顾大厅的环形显示屏,不解地问崔伦浩:“崔博士,请问那条闪光的轨道,是你们已经完工的三角航轨吗?”
崔伦浩很高兴能快速进入正题,答道:“是的,为方便识别,我们的IT人员对航轨外形作了着色处理。但实际在太空中的三角航轨,肉眼不可见,我们只能通过释放在太阳系内的二十万个微型引力波探测器,来确定工程机器人是否是始终按照图纸施工的,以及工程进行到了哪一个阶段。直到上个月,航轨所有路段的搭建才正式完工,于是探测器结束它们的使命,大部分散尽在了宇宙空间中。等它们携带的电池能量耗尽,也就自毁了。当然我们也保留了少量探测器继续传输画面,它们为地球服务的时间,可以延长到火伊人号逃出柯伊伯带之后。”
那条闪光的金色轨道,只是电脑制作的三维图形。海歌暗叹一声,又问:“那么您能否让我看看,三角航轨的人工拉格朗日点具体所在方位?”
崔伦浩点点头,示意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过来,他们看样子是他的助手。
“米歇尔,请将画面调换到柯伊伯带。”崔伦浩对左边扎羊角辫的金发女孩说。
米歇尔答声“好的”,伸手在海歌看不见的屏幕上点击几下,就听“嘭”一声轻响,好像有人撑开了一把伞,不过海歌见到的不是伞,而是一幅占据了整个瞭望塔空间的宇宙星图。
大厅里的人们远离了,只有他和崔伦浩等三人站在星图中,似乎伸手就能从宇宙黑海里捞起一把星辰。
看着熟悉的宇宙图景,海歌依旧茫然。这样的息图景,他已在成功的指引下研究过无数次,但哪一次也没这一次真实。如果不是确定自己正站在地球上,他压根就得怀疑图景里到底是不是太阳系。
水星与金星已不可见,太阳是一个光泽暗淡的大红球,与影幻中,成功向他展示的那颗健康的黄矮星迥然不同,连体积都大出了好几倍。
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见到了韦德尔所说的,由特殊荧光材料勾勒的三角航轨逃逸路线。远远望去,那是一道类似光的橘红色彩,而非韦德尔所说的蓝色。感官上认为那是光,它的走向却弯弯曲曲,让人联想到山间的羊肠小道。
超能金属搭建的航轨将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形状,荧光材料填充的指引路线却不会变,只一直通往大方向,以防扰乱宇航员的视线。
崔伦浩说:“小休恩先生,我们正站在太阳系的缩略图里,跟着这道能转折的光线走,我们将到达目的地的第一站,冥王星。”
三角航轨的称,正式定名为地太犬航线,地球摆脱现有轨道进入柯伊伯带,是航线的第一段路程,到达站点是地太冥站。
海歌见到了航线在地球轨道外的起点站,它紧邻原国际空间站,但是位置是固定的,不存在绕轨运行。
从外观上看,那是一个缓速旋转的大齿轮,很有点象耸立在救赎之光总部前,那架将光能与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水车”。
不过大概是由于齿轮过于巨大,在它的左右两边还密布大小齿轮无数。那是一个精密的传动装置,动力正是来自于植物金属吸收的宇宙辐射能量,只要宇宙还在,传动装置就不会停转,所以在海歌眼里,那更象一台人类梦寐以求的永动机。
“这是空间输送轮组,我们称它为滑行电梯,负责将跟着火伊人号宇宙飞船的地球准确送至起航坐标点。有了它,地球开始前进时将得到一个有效缓冲力,防止因飞船突然减速而在地球内部造成可怕的失重。要知道地球上的人,可没谁系安带呢。”崔伦浩形象地解释。
滑行电梯的直径长达2300千米,差不多是地球直径的六分之一,周长7225千米,地球到达预定位置前需要跨越电梯一半的长度。
火伊人号的停驶点,在电梯与航轨平面重合点前约300千米的位置,意味成功拉出的纳米绳索,最长需达到4000千米,这样地球才能在飞船开始匀速缓行后,攀爬上1150千米的高度。
等地球已到达这一高度,火伊人号就得以比地球移动快四十倍的速度前行,以给地球让出足够的进入空间,地球将再向下走1150千米进入航轨。
在这过程中,宇宙飞船的航速只能稳稳控制在“40倍”这一数值上,慢了会导致地球进入空间不够宽,快了会导致地球失衡。
这对驾驶飞船的宇航员而言,确实是极其严峻的考验,飞船向前行驶的每一步都得严格控制,以保证着力点的均衡,所以宇航员必须做到细致、沉稳、耐心。
海歌若有所思地点头道:“我想这个步骤所耗时间应该最长,只要地球脱离滑行电梯,平安登上航轨,火伊人号就可以加速了。假如按照光速行驶,抵达地太冥站点只需几分钟,那时我们就相当于进入了柯伊伯带。请问在那之后,航线又如何规划?”
崔伦浩说:“人类预计要进入的新宇宙空间,是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大犬座矮星系。它远在柯伊伯带以外,以目前地球的三角航轨建设力量,无法向那样遥远的地方延伸。所以在到达地太冥站后,地球会进入一个休整期,我们将以冥王星为起点,继续向银河系内探索新的人工拉格朗日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