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有此理,这契丹人欺人太甚!”
话。。。
紫微宫,乾元殿上,李晔看着那一封封从安北大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送来的奏报,开始还很有耐心,但越看,脸色越难看,心情也越烦躁,看一封扔一封,最后直接部推到地上。
看到圣上如此震怒,下面的大臣们,一个个都不敢大口呼吸,生怕被牵连,成为出气筒。
“枢密使,跟朕传令下去,集结禁军和各地兵马,朕要北伐,朕要灭了契丹,屠了他族!”
听到圣上这话,众大臣也都吓到了,还屠族?这怎么看都像是一个暴君才能说出口的话。
听到这命令,韦昭度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而他这一犹豫,李晔就更为生气了,“韦昭度,没听到朕的话吗?难道你还想抗旨不成?若是你不想当这个枢密使,朕可以换人!”
听到这话,韦昭度就急了,连忙上前一步行礼后说道,“陛下三思,大军北伐需慎重。禁军分散各地,各道兵马抽调也需要时间,而且还需要筹备粮草,都需要时间。”
“朕想听借口,朕只需要结果。一个月内,集结二十万大军及所需粮草,朕要亲征北伐!”李晔呵斥道。
若只是集结二十万大军和所需粮草,这些大臣或许还不会这么着急,但这亲征北伐就不一样了。
一时间,这些大臣纷纷上前劝谏。
“陛下三思,圣上安危重要,切不可因为一时之气而北伐。”
“陛下,即便是北伐,只需要派其他大臣即可,亲征太过冒险。”
“陛下。。。”
看到这些大臣,李晔一挥衣袖,“那你们说如何做?难道坐看契丹劫掠我大唐不成?”
王抟来到中间,高声道,“陛下,当务之急是集结兵力阻挡契丹大军,北伐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随着王抟出来劝谏,陆续又有一些大臣站了出来,都不赞成这个时候北伐。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过于匆忙,贸然北伐,太过冒险。
“陛下,契丹主力绕道东奚、黑车子室韦,朝单于都护府和武州都督府而来,明显是想从代北攻入河东道腹地。
契丹人骑兵虽多,擅于骑射,但不擅长攻城。如此绕道远征,肯定没法携带大量的攻城器械,臣怀疑是契丹想要趁机劫掠代北诸州,然后便撤离,削弱我大唐边关的实力。
而营州方向的契丹军队,不过是一支偏师,牵制安东都护府的兵力。”徐世仁分析道。
“启奏陛下,臣不认同徐尚书所言。”延王李戒丕站了出来,“若是契丹大军并不是想攻入中原腹地,而是经武州,直取幽州,配合营州方向的契丹军队夺取安东都护府的城池呢?”
“延王殿下,安东都护府实力雄厚,妫州都督府、幽州都督府、蓟州都督府实力皆不弱,若是契丹人攻打幽州,岂不是自寻死路?”徐世仁反驳道。
“若是契丹人真的攻打幽州,到时候朝廷大军都防备河东去了,幽州有失怎么办?”李戒丕反驳道。
“朕不是来看你们争吵的,朕需要一个很好的退敌办法。”李晔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道。
“陛下,如今局面,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同时增兵。安北大都护府已经从丰州等地出兵八万余人,只需要再从河东等地调兵,增援代北,守住各城池即可。
臣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安东都护府,作为朝廷以后北伐的前进地,安东都护府不容有失。”郑凝绩建议道。
“陛下,臣也认为应以安东都护府为重。”钟传说道。
对于这几位大臣的建议,李晔并不满意,他不喜欢被动防守,更喜欢进攻。
但说着说着,还有人提出和亲,先让契丹退兵。
对于这个建议,李晔直接把桌上的那个砚台扔了出去,然后大骂着那个大臣,并直接当场下旨连降三级,贬到地方任职去。
和亲?
和你妹,和亲是不可能的,坚决不和亲。
看到圣上对和亲如此排斥,其他大臣也不敢提了,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被砚台砸伤的人。
一众大臣众说纷纭的时候,刘奎则是站了出来。
“圣上,臣以为安东都护府应以防守为主,确保安东都护府安危。但在代北,可以主动出击,配合安北大都护府的军队,夹击契丹大军。
契丹人擅骑射,不善攻城,被动防守指挥让契丹人在代北如入无人之境。”刘奎说道。
“秦国公,契丹有骑兵二十余万,朝廷大军如何力敌?”有人提出了质疑。
“契丹跟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民皆兵。所谓的二十多万骑兵,不过是拿着武器的普通部落男子,带甲之士并不多。
反观我大唐军队不同,骑兵皆披甲,皆可以一敌十,步军方阵更是这种游牧民族骑兵的克星。
如今代北西侧有安北大都护府的八万步骑,朝廷只需集结一支五至十万人的精锐之师,从太原出代北即可,然后寻求与契丹交战。
只要能在代北击溃契丹大军,则代北无忧,安东都护府的危机也就随之解除。”面对质疑,刘奎侃侃道来。
“刘爱卿,若是朕以你为帅,率军出征代北如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