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古镇温桥,始建于晋代,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温桥镇又叫温桥街,是周边七个公社一个镇的交通中心、经济中心和商业中心。

前街后街,一溪贯穿,河街相邻,水陆平行,整个温桥街分为上街、中街、下街三段。

河埠头分布于下街两岸,早市大多设在下街,包括米行、柴行、猪行和牛行等。

白手要去的“卖票地”也在下街的一个拐角处,叫什么“鬼影拐”。

来无影,去无踪,聚得快,散得也快,卖票地又叫“露水市”。

天还没亮,街上已有起早的人。

船靠埠头,白手付了一角船钱,拿着垫屁股的旧报纸,纵身一跃跳上了岸。

不过,白手惦记着对陈老三使坏,没有马上离开。

埠头有沙堆,白手走过去,用报纸包了一包沙,再慢慢的走回来。

陈老三挑着一担米,朝米市方向,精神抖擞地迈着小碎步。

可陈老三万万没有想到,白手把那包沙子,洒在了后面的箩筐上。

白手坏笑着离开,米掺沙,看你陈老三还怎么卖。

可惜,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人看到了白手的小伎俩。

白手浑然不觉,没马上去鬼影拐,而是在一个小吃摊前停了下来。

两个馒头,一碗豆腐脑,一角钱,白手就地蹲下,一手馒头一手碗的吃起来。

“嘿嘿……”有人在背后坏笑。

白手吓了一跳,回头一看,是“同行”马小路。

马小路三十来岁,与白村一河之隔的马家村人,一个游手好闲还不务正业的家伙。

说起买卖票证的生意,马小路是个老资格,是白手的领路人。

“马哥,天还没亮,你想吓死我啊。”

“嘿嘿,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

白手知道马小路爱玩套路,说话云山雾罩,他不接话。

“小白,陈老三老欺负你,可他的大米没欺负你吧。”

白手傻了,半个馒头掉到了地上。

“看到了?”

马小路笑着点头。

“就你一个看到?”

马小路继续点头。

“怎么着,请马哥划个道来。”

“自家兄弟,不用划道,不用划道。”

说归说,做归做,马小路的眼睛盯着小吃摊。

“唉,算我倒霉,今天出门没看黄历。”

白手乖乖的再掏一角钱,给马小路买了两个馒头一碗豆腐脑。

马小路蹲在白手身边,一边吃一边乐,“他娘的,还看黄历,你家有黄历吗?”

这倒也是,白手抠门,连日历牌也舍不得买。

“马哥,行情如何?”

白手干这一行,顶多算是兼职,一个月出来两三趟,道行太浅。

马小路不一样,亲自跑县城收票,温桥街每个集市必到,属于专业的资深人士。

“小白,你记住了。现在都在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吃的方面,我看越来越不是问题了。”

“马哥,你说得在理。”白手装谦虚,这点很讨人喜欢。

“粮票油票之类的,越来越不值钱,以后尽量少做,或者干脆不做。现在值钱的是工业类的票,化肥票最值钱,还有三大件的工业券。”

“啥三大件?”

“傻。就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呗。”

“多谢马哥指点。”

马小路吃饱了,“小白,今儿个带了啥票来?”

白手报了他带的各种票证及其数量。

马小路如数家珍,报出了各种票证现在的行情。

白手记性好,也算得快,这趟要是顺利,他能赚十块多,与老队长对半分,他净收五六块。

俩人一边说话,一边来到了鬼影拐。

鬼影拐就是两条弄堂的拐弯处,有一座无主人的小四合院,荒废已久,现在成了票贩子的出没之地。

早来的人不少,站的不多坐着的多,坐着的卖,站着的买,大约二三十个。

白手其实不认识几个人,靠马小路指引,与以往一样,他坐在一扇破门边,等着马小路带人过来。

还别说,马小路人头熟,他与文州那边的票贩子关系不浅。

温桥街离海边一山之隔,过了山沿海岸走十几里路,就是文州市地界。

每逢农历一和六的集市日,文州那边前来赶集的人不少,自然包括这些活跃的票贩子。

果然,马小路转了一圈,带来了两个来自文州市六清县的中年人。

白手倒是见过,但不熟,更何况人家那口文州话,简直比外国话还难懂。

干这一行,最好不交朋友,讲究的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做完生意转身走人。

有马小路介绍,生意做得顺当,对方点完票,直接付钱。

白手也不说话,点了钱,与他的心理预期只差半块钱,他不计较,点点头表示交易完成。

对方摆手而去。

这时,天才蒙蒙亮,六点刚出头。

白手要走,马小路伸手把他拽住。

“别急着走,兄弟,我带你去见见世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