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孙休的支持下,陆抗很快发起了第二轮攻势。
得到补充的吴军以水师逼临北岸,船队掩护步卒越过东兴大堤的浮桥。
钟会在北岸建立了围绕东山关隘为核心的防线,但外围据点很快便在吴军的猛攻之下接连失守。
这一次来袭的吴军准备充分,在进攻东山关隘的同时分兵保护两翼,以防再度遭到魏军骑兵的反击。
庞会和丘建等人见前线告急,皆向钟会请求以骑军逆击吴军,以挫败陆抗的攻势,但钟会分析战场局势之后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摆在他们面前,陆抗这样级别的对手不可能犯同一个错误两次。由于魏军的水寨已经在之前的交战中被摧毁,这一次吴军的目标只有单一的东山关隘,不存在分头进军彼此脱节的情况,所以吴军整体的兵势十分厚实。
对如此庞大的兵势使用骑军并不是明智的选择,钟会命庞会和丘建继续等待时机,同时往东山关隘增兵固防。
钟会将魏军的主力控制在东山关隘后方的安全地带,以避开吴军锋芒最盛的第一波攻势。他的策略是依靠东山关隘的坚固攻势和不断小规模添兵增援的拖延战术把敌军的锐气消磨殆尽,再伺机发起反击。
东山关隘的战斗异常激烈,吴军正在为这座由他们自己建立的要塞不断地付出死伤代价,魏军在关隘上居高临下抛石射箭,时不时丢出扎满铁刺的滚木往往能击倒成片的吴军。
陆抗在后方紧张地等待前线的战报,东山关隘的地势十分优越,对防守方极为有利,但他也只能下令拼命去抢夺关隘。
只有同时占据东山关隘和西山关隘才能使整个东兴的防线连成牢固的整体,从而保护大堤锁住江面。出于这个目的,吴军争夺关隘是势在必行。
前方送回的战报显示进攻极不顺利,可见魏军同样也在关隘上下了极大的决心。
陆抗询问左右,得知吴军近半军队已经参与了对东山关隘的轮换进攻,但仍然不能突破关隘防线。丁奉率领的精锐虎卫也投入了攻坚,面对关上矢石如雨也只能束手而叹。
数日之后,钟会看出吴军已经疲惫,秘密调遣句安和田章两军趁夜偷偷出关下山,潜行至吴军阵前,于黎明时分突然发起袭击。
这一次反攻击破了吴军前锋七座营寨,若非丁奉及时率援军赶到顶住进攻,这将会蔓延成一场大败。
吴军被迫从东山关隘前撤退,主力回到大堤附近依托水师稳住阵脚。
钟会得此一胜,重新恢复了东山关隘外围的几处重要支撑据点,同时从寿春调来的两万援军也已经到位。
东兴的局势再度发生逆转,在得到援军的次日,魏军立刻兵分四路出击,同时攻打吴军多处营寨。
吴军在久战之后骤然遭到反击,险些陷入崩溃,幸得陆抗水师游走接应,击退了魏军的四路进攻。
只不过此战之后,吴军重新退回了东兴大堤的南侧,老老实实围绕己方所占据的西山关隘修建防线。
这一次的进攻失败对陆抗打击不小,他对自己的能力以及吴军的实力都产生了一定的怀疑。
同时陆抗也得知了钟会得到增援的情报,他判断短期内攻克东山关隘彻底收复东兴已经不太现实,只好退而求其次强化西山关隘的防线。
占有半壁东兴,虽不能像以往那样锁住通往建业的长江水道,但至少可以配合水师让魏军不敢轻易偷过。
……
陆抗重新转入守势,钟会也不敢大意进攻,于是魏吴两军在东兴又形成了对峙。
这让在临沅密切关注着东兴战局的姜远略微有些失望。
他本来还期待着钟会和陆抗能够分出一个高下,可现在看来两军的主帅在两轮交手之后对彼此的能力都有所忌惮,应该不会有倾尽全力的大战了。
钟会的军队是魏军掌控淮南的保障,陆抗的军队则是东吴的命脉所系,两人都承担不起一战之后全军尽墨的后果。
这第二次东兴之战,双方将帅可谓棋逢对手,两军的实力也相差无几,打成这样的结果算是情理之中。
失望归失望,姜远依然认为现在东兴的局面是对他们有利的,至少钟会和陆抗两人都不敢轻易离开前线。
让两名敌国的名将被捆绑在东兴之地,汉军就有机会大展拳脚。
洞庭湖的水师已经初步成型,在诸葛尚的帮助下汉军水师的艨艟队已经是远超魏吴两军战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上的存在。装备了猛火油柜的艨艟队甚至具备了独力击毁对方大中型战船的能力。
船坞中新造的战船也有部分成功下水,按照姜远的构想,工匠们在战船上预留了装载床弩的空间。在水师士兵试航确认战船本身没有问题之后,工匠们便立刻开始将床弩固定在战船上的工作。
看着水寨中欣欣向荣的景象,姜远心中已经有十足把握在长江上与敌军交锋,他甚至有些看不上魏国的水师,想着最好初试锋芒时对上的就是东吴水师。
打败那个公认的天下第一,他们就是新的天下第一。
为了打造这支水师,季汉一方也投入了极大的心血和人力物力,成都输送的钱粮在半个月前就差不多用完了,后续的资金窟窿还需要荆南鼎力支持。
此时交州的混乱情况已经有所好转,虽然吕兴占据了交趾郡,但陶璜已经趁吴国忙于包围建业的时候收回了被陆抗南征攻占的土地,重新控制了交州北部和西部的大片地区。
由于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