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日天刚亮,姜妙就起了,洗漱一番将头发梳下来作姑娘打扮,之后见小宝还没醒,她先去了厨房。

姜秀兰在蒸点心,昨儿个晚上就说了,想让弟妹尝尝她的手艺。

姑妈的厨艺自然是没得挑,不然也没那资格为厂公的吃食掌勺。

姜妙喜欢姑妈做的菜,曾经问过,姜秀兰说她刚嫁到周家时,哪会蒸点心做什么美食,都是洗干净了一锅下去,炒熟就吃,之所以能有今天,那都是慢慢学来的。

她说的轻巧,姜妙却不难想象,姑妈为了能在这个地方活下来,下了多大的苦功夫。

点心蒸好,姜秀兰从橱柜里拿了个红漆雕花的食盒挨个儿摆正,最后盖上盒盖交给姜妙。

回到小院没多久,小宝就醒了,姜妙打来热水,用柔软的毛巾给他擦擦小脸,这才开始喂奶。

即便知道娘亲只是有事回去很快就回来,小宝还是闷闷不乐,喝完奶就躺在床榻上歪过身子,将小屁股对着姜妙,瞧着像是在赌气。

姜妙给他盖上被子,望着他小小的背影,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直接叮嘱,“小家伙,你可一定要乖乖的,不准哭闹,否则我就真不回来了。”

小宝“呜呜”两声。

姜妙扛上包袱,手上拎着食盒来到大门外。

姜秀兰正在交代着小安子什么,见到姜妙出来,问她小宝闹没闹。

姜妙摇头,又说了几句拜托姑妈帮着照看小宝之类的话,这才踩着脚凳上了马车。

当初来的时候是因为小宝刚满月,姜秀兰不敢走太快,中途又歇过脚,一路走走停停,赶早出发,黄昏才到。

这次的马车上没有奶娃娃,小安子驾车速度提高了许多,俩人到溪水村,才巳时一刻。

家家户户的房门上都插着柳条,几个孩童用细柳枝编了帽子戴在头顶嬉戏打闹。

村道上走着四五个刚上完坟回来的妇人,手里挎着竹篮,对这辆经常出入溪水村的大马车见怪不怪,只当是姜秀兰又让人来给她老娘送好东西了。

不想,马车却直直朝着姜家老宅驶去,最后在土墙院门前停下。

有人眼尖,瞧见马车上下来的人时,惊呼一声,“快看快看,那是谁?啧,腰真细。”

“不会是妙娘吧?听说开春就病得不行了,这才接过去多久,就治好了?”

“那也没准儿,谁让人家有个本事了得的姑妈,多花点儿银子请个神医,啥病不能治?”

语气里满是酸溜溜的味道。

被前夫扫地出门后还能混得风生水起,姜秀兰无疑给自己招了一大波仇恨。

“要真是妙娘回来了,你们可得看好自家小子,仔细哪天让她给勾没了魂儿。”

几个妇人讽刺地嗤笑着,不多时就分道扬镳各回各家。

姜妙站在马车旁,眼前的院门是锁上的,原先她以为姚氏已经搬回去住了,但在听到院里传来几声鹅叫后,她猜到姚氏应该是跟随姜明山去了坟山。

果然没多会儿,姚氏就顺着后山的小路下来。

看清楚小院门前一身湖水蓝挑线马面裙腰肢婀娜的姜妙,姚氏满脸欣喜,大步走上前,“妙娘?你咋回来了?”

姜妙听到声音,回过头笑看着她,“娘。”

“哎哟,快屋里坐。”意识到还有个小安子,姚氏忙招呼着,掏出钥匙打开院门。

姜妙带着小安子进了堂屋。

姚氏被闺女突然回来这事儿喜到了,都顾不得跟她说话,系上围裙就要去灶屋烧火做饭。

小安子及时道:“姚姨您先喝口水吧,我们不饿。”

姜妙也说:“中饭时辰还早着呢,娘先坐,咱们说说话。”

姚氏只好坐下来,偏头往外面瞅了眼,疑惑道:“小宝呢?咋就你一人回来了?”

姜妙道:“带上他,我还不敢回来呢,请姑妈看着的。”

姚氏险些以为她把孩子给扔了,闻言大松口气。

姜妙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放到桌上,往姚氏跟前一推,“我给娘买了套衣服,食盒里是姑妈亲手做的点心,说让您尝个新鲜。”

姚氏打开包袱,当看到闺女把自己当初塞给她的那几件首饰原封不动地带回来,她眉头一皱,“妙娘,你……”

姜妙打断她,“娘,我在姑妈那儿吃穿不愁,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月钱拿,实在用不到这些,您自个儿留着,以防万一。”

姚氏不信,看了看一旁的小安子。

小安子笑道:“姚姨您就放心吧,妙姐姐在我们那儿可半点没受欺负,也不缺银钱用,您仔细瞧,她是不是比离村那会儿更细白好看了?”

姚氏当然看出来了,先前在小院外第一眼,她就知道闺女去了大姑姐那儿过得不错,那眼睛那眉毛那樱桃小嘴儿,不上妆比人家上了妆要出嫁的新娘子还好看。

之后,姚氏问姜妙到底去了个啥地方。

姜妙不敢透露东厂的信息,只含糊说娘当初猜的没错,就是个大户人家,姑妈在庄子上当管事,她去了帮着做些农活就有钱拿。

姚氏听完,越发觉得放心。

姜妙顿了下,开口问:“娘,那边没人来请你搬回去住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