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明月摆摆手:“算了。”

祈福会虽然隆重,但不要求必须赴会,明月这几天的折腾大家都是知道的,虽然都对她的行为呲之以鼻,但她早点离席回府也不会有人说什么,其实她也完全没有必要过来一趟。

但此朱月非彼朱月,她第一次来到古代,对于这种热闹还是很乐意参观参观的,只是没想到这么无聊,还不如外面有趣。

不过,寒冬腊月的天,虽然阳光明媚,却还是很冷了。

明月是寒性的体质,一入冬,她便每天都会冲泡红糖姜茶,此时想起跟了自己四年的保温杯里冒着热气的姜茶,颇有些想念。

明月一路转悠,已经逛了两个园子,好些地方已经开始布置灯笼了,这也是祈福节的另一个热闹之处了。

每年的这天这座皇家园林是不会关闭的,直让人玩到次日的早上。

到了晚上,这里便燃起灯笼,把整个园林照的灯火通明,好些摊位也开始买起了各种各样的灯笼,整个京城的百姓都会来这里逛夜。

在西边的竹园,还会有文人墨客自发的举行斗灯会。

明月可欣赏不了文人们的文字游戏,但是能在寒冷的天气中吃上一块热气腾腾的烤红薯,她还是很享受的。

闻着烤红薯的香味儿找到烤红薯的摊位,明月让老板称了两个,她和小楼一人手里捧着一个来到旁边的假山处,找了个凹凸的石块坐下,准备大快朵颐。

明月刚坐下来还没吃了两口,便听见咕噜咕噜的声音传来,她望了望小楼,语重心长道:“小楼,不是给你吃着呢嘛,怎么还跟饿了好几天似的,能不能争气点。”

小楼捧着烤红薯,也四下看了看,认真解释道:“郡主,不是我~”

咕噜咕噜,又是几声传来,明月和小楼四下寻找声音的来源。

然后在假山的另一面找到了皮包骨头的两老一少,就在那窟窿窟窿的石头上,坐着一对老夫妻,老妪的怀里还怀抱着一个两三岁左右小男孩儿。

三人虽然不至于蓬头垢面,但看来也是有些天没有打理了。

而且在这零下温度的天气中,老人身上是单薄的秋衣,小男孩儿虽然在单薄的衣服外面罩了个背心一样的棉袄,但那棉袄宽大肥胖,显然不是他这个年龄段的衣服。

形容枯槁的三个人,就好像刚从灾区跑来的。

见一个装扮不凡的姑娘从假山另一面走过来,两个老人有些惶恐,这姑娘一看就是贵人,他们怕自家这邋遢样子惹得姑娘生气,起来磕了个头,拉起小男孩儿便要离开。

“等等”,明月喊住了他们,让小楼又去买了几块烤红薯交给他们。

老人更有些惶恐了,两人踟蹰着不敢接,小男孩儿却盯着红薯吞咽了下口水,抬起一双黑黑的眼睛左右望了望老人,但见老人没有接,他也不敢要。

明月温和地笑了笑,从小楼手里拿起一个烤红薯直接塞到小男孩儿手里:“不值钱的玩意儿,吃吧。”

小男孩儿黑黑的大眼睛中溢出光彩,欢快道:“谢谢姐姐!”又转头欣喜的对老者道:“爷爷奶奶,我们有烤红薯吃了。”

小孩子没有贫贱富贵的观念,两个老人却还是惴惴的,小楼再递过来红薯,他们都伸手接了,却不敢当着贵人的面儿吃。

明月在一旁坐了,一边吃烤红薯,一边闲聊般地问两个老人来自何处、怎么这么狼狈等等的话。

原来老者叫做刘三,是豫南一个小乡村的郎中。

他和老伴儿有四个女儿,没有儿子,女儿们长大后都嫁了人,独剩他和老伴儿一块过活.

好在他祖上做过御医,传到他这一代也还算有些手艺,时常给临近乡村治病也能挣些银钱,老两口过的还算富裕,时不时的还能接济几个女儿。

但今年六月份黄河发大水,他们的村子就在黄河边上,整个村子都被淹了,他和老伴儿虽然跑出来了,但也只剩下了一口气。

四个女儿都嫁的远,经过商量,他们依然决定去投靠最近的小女儿,虽然说是最近,但他小女儿在县城,也有四五十里的距离。

两个老人一路乞讨,快到县城的时候,一路的颠沛流离让他们都已经有些支撑不住,病倒了。

几天后才到达小女儿家中,小女儿将他们安顿下来,还给抓了几天药,但见他们一直也不能好转,小女儿便有些不耐烦了。

更何况他们这是住在女婿家,女婿一家人不是在他床前给脸色看,便是劝说小女儿将他赶走,死在家里晦气。

几次下来,他们见小女儿对这些劝说也不反驳,便也死了心了,拖着身体离开了小女儿家。

他们也没再去找其他几个女儿,而是拖着身体走到哪里算哪里,谁知两老经过一座小山时,刘三凭着自己的医术采了些草药熬着吃了,他和老伴儿身体竟然慢慢开始好转。

他们这一路走着,竟然已经来到了京城地界儿,眼看着将近年关,他们便想着城中富贵人家多,年关杂活又多,兴许能找到个吃饭的地方,于是便在外面采几天药材,换几文钱进了城。

至于小男孩儿,跟他们没有血缘关系,是来京城的路上遇见的。

小男孩儿应该是家中出了什么变故,一家子来京城投亲的,他们路上休息的时候,小男孩儿贪玩,看见路边的小兔子便追了上去,一路也不知追了多远,等他追不动了,回过神来找家人的时候,却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了。

说着他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刘伯有些不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