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杨九约定的事,赵村长可谓是尽心尽力的办。
第一件事,就是去衙门给杨九登记造册。
好在是一村村长,前些年打仗的时候流民也不少,不少百姓的原籍遗失,衙门里相关的人对于登记造册,也算是轻车熟路。
只是这两年日子过好了,除了当地人之外,还真没多少没有户籍的人来登记造册。是以,这费用就多了不少。
仅仅杨九一人的费用,便使了五两银子。
杨九有些红了脸,他暂时没这么多银子。村长瞧着杨九捉襟见肘的模样,也起了恻隐之心。
“我家里还能凑二两银子,先借给你,等你有闲钱了,便连本带利还给我。倘若你能三年考中秀才,这银子不还也罢!”
赵村长一如既往的吸了吸烟杆,目光闪烁。
杨九才八岁,他心里也知晓,杨九三年绝对不可能考上秀才的。
十一岁的秀才,那也只有在府志里有记载过。不过赵村长还是看好杨九的,毕竟,村子里着实没见几个这般大的孩子,一心向学。就算不能三年中秀才,往后的前途也算不错的吧,反正他也不会亏什么。
听二牛说,这孩子以前就是个不起眼的乞丐,可脑子好使,也就一两个月的时间,硬生生的攒了银子买房,让七八个孩子吃上饱饭。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连个童生都不中,就凭着好使的脑子,也能还钱给他,他还是不会吃亏。
杨九大喜,心中一片清明,感激之情更是表露于外。杨九又跟大伙说了他要去念书这件事,甚至明确的告诉大家,这就是个烧钱的行当,甚至可能还不回那些钱。
毛猴乐呵呵的说:“九哥,你去念书吧,我听说读书人连见了父母官都不用下跪。”
“九哥,咱们的命说起来都是你给的呢,跟咱见外个啥。咱现在能吃饱,能穿暖,都是托了您的福,往后咱们少吃点,多去讨些银子供你念书。”二牛也说道。
其他人都一个劲的点头,反正不管杨九做什么,他们都赞同。
杨九瞧着一张张淳朴稚嫩的脸,忍不住畅怀大笑,“好,我杨九定不负众望。”
大伙儿东拼西凑,也总算是凑了三两银子,家中也只有一两斤米,这些天大雪,不好钓鱼,杨九也许久没去宁王府厚街,捉襟见肘啊!
不过……念书考科举势在必得,以前又不是没苦过。而这些孩子,今日之恩,必当涌泉相报。
杨九揣着三两银子往找村长家里去,把银子递过去。
赵村长接了银子,便往金陵城去。登记造册后,又带上杨九,去邻村的私塾寻了李先生,送些了山货,李先生淡淡的瞧着赵村长。
读书人的优越感表露无疑,他双眼浮在摆在桌面的山货上,淡淡的说道:“赵村长,你也知道,这附近孩子都在我这儿念书,常年都能收到孩子爹娘送的山货,这些东西,着实不够。”
李先生也算是“见多识广”,对这些山货还真没任何稀罕的。
“都是些穷苦人家的孩子,念书不容易!”赵村长吧嗒吧嗒的吸了口烟,“咱们好歹也是表亲,就算看在我的面子上,收了这孩子吧,这孩子不错。”
低垂着眼,双手自然的下垂,心里阵阵发痛。
赵村长与他无亲无故,这般帮助他,而这李先生是赵村长的表亲,竟一副高人一等的样子,这世道,果真难。
赵村长和李先生并排而坐。
杨九走到二人前边,他往赵村长这边跪下,又磕了三个响头,一句话都不说。
这三个响头,是给赵村长磕的。
然而从二人的角度来看,杨九是给两个人磕头。
赵村长心里苦涩,穷人家的孩子,难为了。
杨九起身,这才对着李先生说道:“只要先生让我在一旁旁听。”
李先生想了想,便答应下来,旁听而已,用不会占他任何时间。这种穷人家的孩子,他见多了,也没见过一个能出人头地的。让这孩子来旁听,也算是给亲戚一个脸面。
这般说定,杨九早已尽没了刚开始时候的激动和热血沸腾,所有的一切都沉淀在心里。
从李先生家里出来,外头的大雪竟不知什么时候停了。
赵村长看着杨九,淡淡的说道:“别太在意,读书人跟咱们这些庄稼汉就是不一样,往后你也可以像李先生那样。”
杨九讥诮的说道:“我才不会像李先生那样目中无人,看低任何人。村长爷爷,你真好。”
赵村长老脸上呵呵的笑着,“你还小,不知道这世道。往后你真要能考中秀才,我也会叫你一声秀才老爷。”
一老一少,在雪地中慢慢行走。
“那不是折了小子的寿啊,村长爷爷,你人真好!”杨九又说了句,“好人有好福!”
一高一低的身影跟私塾渐渐拉远。
回到家里,杨九又开始忙碌起来,五天没给周乾家送鱼,不知道那边怎么样了。之前周乾家要鱼,是给周乾媳妇吃的,催奶给孩子的。先前也喝了十几天的鱼汤,这五天没送,应该也不用鱼汤催奶了吧。
不知道炸小鱼在宁王府里卖得怎么样了。
宁王府。
赵湛闻着隔壁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