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做个超级玛丽苏(23)
一到封地,方晴便微服出巡,先去田间巡视一番,农作物长势良好,她心头满意,又随机走访附近几个村落。
不少七八岁的儿童都围在村口玩泥巴,看见生人来访满是好奇的张望。
方晴若有所思,接下来几天把周边县城逛了个遍。
书肆不少,她随意看了几家,一本手抄的三字经要价都是几百文,更不提笔墨纸砚,给先生的束脩。
因为特意带了斗笠,垂纱挡住她的面容,所以掌柜只当是哪家的千金小姐,并没有引起不必要的轰动。
倒是店里一个衣服老旧,但浆洗的干净的少年引起了她的注意。
少年站在角落,小心翼翼捧着一本书仔细阅读,眉头一会疑惑一会又似乎恍然大悟,整个人似乎游离在世界之外。
掌柜见她目光看向那名少年,可惜道:“那个孩子资质特别好,但是家里太穷了,念不起书。我看他那么爱看书就将店里的书借给他看,这个孩子特别珍惜,每天关门前都会帮我仔仔细细把店里打扫一遍。”
方晴点头:“掌柜倒是个好人。”
这里的人太蠢,看来是因为没念书的原因,难怪文明止步不前,科技得不到任何发展。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一来他们普遍穷读不起书,二来书籍知识几乎都掌握在世家门阀手中,寒门子弟就算有心开阔眼界学习更多的知识也找不到门路。
方晴想到就做,船队带回的舶来品早让她赚的盆满盈钵,前段时间出海,后面跟着不少厚脸皮的世家,包括皇帝都派了不少船只。
她以府城为试点,很快召集不少寒门子弟帮忙抄书,工钱不菲,抄个三千字就有一两银,也算是变相补贴。
等书抄好后,她命人将部书籍摆放至早就准备好的位于中央西街的两层小楼。
一副对联分挂两侧。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横批:劝学
字迹行云流水,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断连辗转,粗细藏露变数无穷,气象万千。
“好字!好联!让在下忍不住心潮澎湃。”
“好像是郡主亲自书写的。”
“郡主果真钟灵毓秀,才华横溢。”
“郡主来了!郡主来了!”
不知道围观的群众中谁忽然激动的喊了一句。
一时间所有人停止了攀谈,目光齐刷刷的落在街道的尽头。
人群哗啦啦朝两边散开,一队侍卫拥着一名国色天香的女子徐徐走来。
那种惊艳,让许多人都忘记了呼吸,这种美又含着圣洁,尊贵与出尘,让人生不出一丝亵渎之意。
方晴走到小楼前,示意抬着牌匾的小厮过来,素手揭开红绸。
乌黑庄严的檀木上刻着三个熨金大字,苍劲古朴,散发着威严肃穆之气。
「图书馆」
“图书馆的书无论是谁都可以自由翻阅,前提是必须爱惜,馆内禁止喧哗。想要外借,需要到管理员处登记,出示户籍地址等相关证明…”
管理员在方晴的示意下,将规则大声朗读给在场的群众听,同时图书馆内的墙壁上也会挂上注意事项与规则。
“天啊,我不是做梦吧,免费看书?”
“图书馆这么大,里面的藏书少说也有千册,还能在里面抄书换取工钱,而且工钱可不少。这样我可以边抄书边继续上学了。”
“早听说郡主慈悲,我们胶州郡来了个活菩萨啊。”
…
图书馆正式启动,一连几日爆满,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方晴只好制定打卡限流政策,同一人在三天内只能进馆一次,这样有效分散人群。
又过了一段时间,规则事项渐渐完善,馆里也收了不少学子抄录的书籍,方晴毫不犹豫在胶州郡内每一个县城都开办了同样的图书馆。
一时之间整个胶州郡学风变得极其浓厚。
为了鼓励学以致用操干实事,方晴时不时定制一些题目分发到各处图书馆,答得好的奖励真金白银,笔墨若干。
题目类型很少有吟诗作对,多是实事政策,比如某地蝗灾损失多少,该怎么补救;某地堤坝崩坏淹没良田千顷该怎么修整,某地发生兵乱又该如何处理等等实际问题。
这也造成胶州郡学子一改埋头苦读四书五经不闻窗外事的传统,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也没有再故作风流伤春悲秋,都是鼓足劲徜徉在知识海洋中寻求答案,或者通过四处走访纪录来思考问题。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古稀之年不识字的老人或许都能说出一番妙言要道。
这些学子也才知道天地之大,大岳之外不仅有蒙辽、瓦剌,更有身乌黑,遍地矿石却尚在茹毛饮血的黑色人种,还有崇尚探险自由金发碧眼的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