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能够好好地活着,才能体验到更多的户外运动之美。
通过认真学习户外运动相关的书籍,如《背包族手册》《中国徒步之旅》《实用登山技术手册》,特别是阅读了《危险的脚步》《梅斯纲尔自传》后,王一夫才理解了户外运动不只是一个好玩的、自由的运动形式,如果想让自己玩的好,玩的久,就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当安全了,再去自由地玩,那将是真正愉悦身心的户外运动的玩法呀。
王一夫综合了多条户外安全基本常识:
1.不要站在悬崖边摆酷。这样其实是给自己增加风险,要知道这时如果一阵大风吹来,你真的不一定能稳得住脚。
2.手里除了登山杖,不拿水壶、相机或手机等走路。
3.尽量不要一个人登山。随队出行时也要避免一个人落单。
4.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向下蹦,很伤膝盖的。挪下来的姿势虽不好看,却保护你的膝盖。
5.如果你是新驴,尽量跟着老驴或手持对讲机的人后面;如果你是女性,尽量跟在两个男性之间走。
6.上坡的时候,要与前面的人保持至少五米的距离,并保持高度警惕性。
7.能用绳,就不要徒手;能挪下来,就不要蹦;能绕过去,就不要爬上去;能走现成的路,就不要自己开路。
8.两支队伍撞车时,让路的一方,一定要在道路的内侧,同时重心降低。超越的一方,一定要面朝让路者,有可能的话最好借力。
9.不要背向悬崖休息,在悬崖边时,也不要从别人后面经过。否则,他起身或后仰,会把你挤下悬崖。
10.不要随意饮用野外的水源,不要乱吃野果和野菜。
11.午餐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你会出现气短胸闷等症状。
12.登山走路不看景,看景登山不走路,一定要注意脚下。
13.登山前,主动问一下领队的电话,存在你的手机上,还要学会发定位图。
14.自己的背包里面,带上一些简单的医疗设备等。自己的背包一定要背在自己的背上。
15.养成剔干净脚下泥土的习惯。登山鞋底的防滑纹很深,如果泥土太多,就会失去防滑的作用;同时,也会把崖壁踩得滑滑的,给后面的驴友增加了攀爬的难度。
……
同时,王一夫也领会到:要真正实现户外安全与生命救援,就要以自救为主,救援为辅作为生命救援方针。
王一夫开始与各三甲医院进行接触与沟通,不断游说医院将救护车队延伸到户外运动救援中来。救护车是对全体人民都适用的,那么,户外人也在其救援之列嘛,所以请医院方面支持户外运动。
在得到一家市三甲医院的回应后,王一夫又将安全教育转向了“自救”这个重点方面上来。
在协会的主导下,在体育运动基金会和红十字会、医院方的支持下,协会开办起长期的免费生命救援培训班,配合红十字会的急救培训,以期普及到全体户外人群及潜在户外人群。
谁来担此生命救援的教师呢?医疗口责无旁贷。协会以付费授课的方式,请来医院骨科、创作科的医师,并要求各户外群体一期接一期地接受户外人生命救援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重点关注心肺复苏及山地救援等项。
由医师讲解正确心肺复苏操作方法。当遇到身边有人倒地处于昏迷情况下,要按步骤进行抢救:
第一步,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
第二步,打120请求救援。如果确认患者确无呼吸,则让旁边的人让出空间,并指定某人去打120电话,寻求救护车救援。必须指定,因为人们多有不关自己少出头的想法,所以指定某人才更有效率。
第三步,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让气道被打开。
第四步,人工呼吸。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放在该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缓慢地将气体吹入。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自然呼出,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在学习这些基本操作要领,医师为了让大家能够容易记住,教给大家口诀:
清口捏鼻手抬颚,深吸缓吹口对紧。
张口困难改吹鼻,五秒一次坚持吹。
第五步,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脉搏迹象,就需要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施救者先要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放于实施点位置,双手臂伸直,依靠上半身的力量通过手臂垂直向下压,压下后迅速抬起但手不要离开胸口,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医师讲解:每两次口对口人工呼吸后做15次心脏按压。
希望大家记住一个口诀:
掌根下压不冲击,迅速放松手不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