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夫二人翻越了艰难的最高峰东达山,海拔5130米,随后得到了两天缓坡道路的喘口气的机会,他们感觉轻松多了。可是马上又要翻越4658米海拔的业拉山,然后就是令人向往又可怕的怒江72拐呀。他们积极认真地准备着。?
今天行程:邦达——翻海拔4658米业拉山——怒江72拐——瓦达村,72公里。
二人休整过后,也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为了不再走夜路,所以他们第二天早早地就出发了,一定要在黑天来临之前赶到下一站。
他们的出发地——邦达,海拔高度已经是在4300米了,所以,其实与今天要翻越的业拉山4658米海拔只有300多米的垂直高度差,所以对于他们这样有过高度差大、公里数长、坡度大的骑行经历和经验来说,实在是小菜一碟了,所翻越业拉山不感觉累。
而前面就是怒江72拐了,好像前边的翻越历程,只是为了这怒江72拐而做的前期准备和铺垫而已。
当俯瞰到怒江72拐的盘山道时,王一夫二人还是被惊住了,而更多的是感叹中国人民的聪明和力量。事实上,在整个川藏线上,到处都是这样的盘山道不断地沿着小山脊盘上,在海拔上来讲,相当于原地提升,直到上升到此座山与另一座山相接的位置,才能得以跨越到另一座山,这才是真的跨越了一座山,前进了一大步,再沿着小山脊盘下。而从测量到选择拐弯,再考虑坡度适合人和车辆行进等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设计并施工完成了如此的天险之路,都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今天又一次被鬼斧人工而折服,川藏线真的不愧被称为“天路”呀。
百闻不如一见呀,在72拐面前,王一夫二人收入眼底的是自然界壮观的景色和人工修建的壮观图画。这里为旅游者修建了一处能够俯瞰怒江72拐合影的观景台,由此俯瞰山下,回转盘旋的山路似曲别针形,一个套着一个地绕在山体上。全程12公里,垂直高度从4630米海拔,下降到3100米海拔,1300米的落差。今次,王一夫二人是从高点向低点出发,所以也还感觉不太难,天气很好,除了要在急转弯处极目观察和避让,再就是要握紧车把,按紧手刹,保持警惕,随时准备以脚帮助刹车外,就是兜着风,听着曲,一路高歌地骑过72拐,下得山来。
想象一下,在这里72拐处,甚至整个川藏线上,黑夜骑行是不明智的,连驾车的都几乎没有,而72道拐处更不可想象。此回是从高处向低处骑行,如果是从低向高骑行,甚至驾车,都将是难上加难,无法想象将会是什么样的难度系数了呀。
今日,又被感动和鼓舞了。很多的车停下来,送给他们饮料,还直夸他们勇敢有毅力,共收到4听红牛、两瓶水、俩大芒果,那真是及时雨呀,可给他们解渴和补充氧料了。这感人的情境,让他们感动得不得了,真心地感谢、感恩。
又遇到旅游大巴停下来,好多好多中老年男女下来,听说了王一夫二人的骑行经历,他们受到很大的鼓励,都要求合影,并给予王一夫二人更多的支持与鼓励。都是同龄人,老婆在被问到骑行经历时,她也就自豪地、积极地、振振有词地讲述起来,她感觉很骄傲的呢。
都要被夸上天了,但王一夫他们内心却矛盾得很,还有点羞愧,因为他们的行期有些耽搁,毕竟还是一直觉得他们自己的骑行速度慢了……但想想,如果说即使慢点,能够安全地前行并抵达目的地,就是胜利。同时,如果还能带来一丝丝积极的精神和一点点好的影响,对他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收获呀,因为他们本就是户外人嘛。他们下定决心将会继续努力的。
以为是轻松的一天,却在最后的12公里上坡时,坡度陡,基本要推车前行,直接给他们累趴了。看来每天的被分配的骑行分量是公平的,有高就有低,有直就有弯,有快就有慢,有轻快就有难处,生活也一样的吧。但无论有多少坎,总是能够跨过去的。他们咬着牙坚持着,终于在天黑前到达了瓦达村,完成今天的骑行任务,并赶回了一点时间。
王一夫二人就这样在一关一关地闯过,一次次地经受着考验,距离目标地越来越近,但是,关还得一一地过。他们似乎已经变得很坚强了,当翻越了那些高难的山峰后,对于险峰已经麻木,就是向前进,骑就是了。
问他们看到美景有何感触?他们似乎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因为天空总是那么蓝,空气总是那么清爽,山总是那么雄姿……西藏,这是个干净的空间,风景都是那么美。
继续加油!明天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