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老人家,你还放羊呀吗?还是这会往回走呀。”刘荣一只手搀住老人的胳膊说道。

“走回。”老人说道。

“好,我给你赶羊。”刘荣说着就要去拿老人手里的鞭杆。

老人躲了一下,说道:“你不会。”

刘荣明白老人的意思,于是笑嘻嘻的说道:“那我跟着你,你走慢些。”

就这样,一老一少,一步三晃的赶着一群羊,绕着山腰朝前走去。

老人的家其实住的并不远,俩人的速度本来就和蜗牛一样,但也只不过十几分钟的时候,刘荣就看见了不远处的一排窑洞院子。

“你先回去,屋里有人哩。”老人给刘荣指了指窑洞的位置,说道。

“不着急,我陪你把羊圈好。”刘荣说。

“不用,不用。”老人摆着手,执意让刘荣先过去。

“哦~”刘荣看老人不肯让自己陪着,便先走一步,朝窑洞的方向走去。

走到窑洞院子的土墙前,刘荣回头看了一眼老人,老人正把羊群往沟边上的一个看似废弃的窑洞里赶。

那些羊好像也是听话的样子,老人鞭杆一扬,羊群就自动的往进窑洞里走,好像根本不用费啥力气。

等到羊群都进了窑洞,老人颤巍巍的走到窑洞门口,把一扇靠在窑洞外面的木栅栏给堵到窑洞门口,看样子也不上锁什么的,就往这边走来。

刘荣一直等到老人走近了,才和老人一起走进院子里。

一进到院子,刘荣被眼前的窑洞给惊住了。

他从未见过这样的窑洞,这个院子里有6孔窑洞,看整个院子的形状像一个扩张的u字型,当地人称这种庄院为罗圈庄子。

这6孔窑洞让刘荣感到惊奇的是,有三层的,还有两层的。

正看着,从其中一孔窑洞里走出来一个个子很矮的老太太。

老太太一出来就说了句“回来了。”

看老人身旁还有个人,老太太显得有些生疏紧张,但还是立马换了一脸的笑容,两只胳膊低低的抱在肚子的位置,显得有些不知道所措的问老人道:“这是谁吗?”

老人很是温柔的对老太太说道:“来看咱窑洞的。”

老太太没在说啥,笑着掀开了门帘,说道:“走进。”

老人转身看向刘荣说:“走。”

“打扰你们了。”刘荣说着,带着笑意走进了窑洞。

进到窑洞里,刘荣吃了一惊,老人住的这孔窑洞恰恰是刘荣在外面看到的三层的窑洞。

原来这窑洞并不是三层的,而是因为太高,便在窑洞门上,连着开了两个大天窗。

从外面看,就像是三层楼房一样的感觉。

窑洞里亮着电灯,两位老人热情的请刘荣上炕。

“不了,我转着看看,你们歇一会。”刘荣按捺不住心里的惊奇。

他觉得,这窑洞里,简直就是农耕文明的博物馆。

虽然窑洞里的电灯亮着,但因为窑洞又深又大又高的缘故,里面的光线仍旧是不咋样,今天的天气也有些阴沉,俩个天窗的作用好像也发挥的不好。

“这窑洞是啥时候修建的啊?”刘荣稀奇的问道。

老人进到窑里后,坐在炕沿上抽起了旱烟,见刘荣问,“呵呵~”笑了笑,看看刘荣却并不多话。

老太太一直带着微笑,跟在刘荣身边,忙回答道:“这都早的不知道了,我俩都八十几了,我爷那时候修下的。”

刘荣一听,心里沉吟了一下,说道:“哎吆,那都到清朝了,晚清时候修的窑?”

刘荣说话间,看向老太太。

老太太:“你说的我都不知道,反正早的很了。”

刘荣细细的在窑里转悠起来,看到不了解的东西,随口就问,老太太在一旁笑着给刘荣逐一解释着。

和现在的窑洞一样,这孔窑洞一进门,也是右侧一盘土炕,只不过这盘土炕特别的大,刘荣目测可以睡十几二十个人的样子。

土炕往前是用黄泥土砌的锅台,看的出,老人仍旧用它来做饭,锅台上用一层黄色的胶泥土抹平砌面,由于年代久远,显得很是光亮。

锅台旁边有一个风箱,是木头制作的,类似于后来的鼓风机。木制的手把位置也是被摸的油光锃亮。

再往里有一盘石磨,这石磨原来是人赶着牲口拉动的,可想而知,这窑洞有多大。

石磨的里面放着几个装粮食的条囤,都是竹编的,也很大。

再往里的窑壁上有一个煤油灯,这种煤油灯,刘荣小时候在农村见过,后来再也没有见过。

再往里走,刘荣看见地上有一个独轮车,这可稀奇了,这独轮车的轮子也是木头做的,老太太跟着解释说,这个独轮车以前是用来推粪用的。

独轮车的旁边,又放着一个小点的条囤,刘荣以为还是装粮食的,老太太说不是,这个是装豆子之类的。

这个条囤的口子不像前面放的条囤那么大,老太太说,这叫“气死猫”,因为口子小,老鼠如果钻进去的话,猫就很难抓到,听的刘荣是一阵“呵呵~”的乐。

小条屯旁边还放了一个用木头扭到一块的类似于绳结的东西,刘荣看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