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有此念,却不知如何入门,也不会贸然行事。

现在妻子女友的丈夫,是在上海执业10多年的建筑老行尊,这真是上天成人之美。

王德贵与沈家近在咫尺,王氏夫妇常来沈家玩。

沈西城回忆道:“可能是住得近的关系,莲娜和王德贵来我家时通常都不拘小节,王德贵赤膊、短裤、拖鞋,莲娜则只穿T恤、短裤,跟随他们来的是一条叫Lucky的腊肠狗。”

来沈家,通常是莲娜与沈母叙家常,王德贵与沈父谈男人间感兴趣的事。

不久,王德贵向沈大哥提出想学建筑,沈父一贯热心教入,爽快答应。

随后王德辉从此恭恭敬敬叫沈父“师傅”,一直到人们再也看不到王德贵为止。

王德贵起初连图纸都不会看。师傅悉心传授,徒弟虚心好学。

约半年后,沈父感叹道:“德辉真聪明,日后一定会有大成就。”

沈父没说错,王德贵果然日后成了大器。不过,王德贵的聪明,并非仅是熟悉建筑业务,而是他以建筑为跳板,跨入地产业。

仅这一步之差,王德贵日后成为腰缠百亿的巨富,而沈父兢兢业业做到告老退休,仍只是殷实的建筑商。

王德贵办事谨小慎微,故他开办建筑公司,力图拉师傅合作。

沈父婉拒了,但又尽力成他,为他物色一名可靠而又优秀的地盘工程师。

可不到两星期,工程师就与老板王德贵闹翻了,愤然辞职。

沈父甚为吃惊,究其原因,这位工程师道:“你那位徒弟,算盘实在是太厉害了!”

据说,王德贵购买建筑材料要挑最便宜的,办公用品简陋得无法想象。

工程师要用粗细不同的铅笔绘制施工图表,王德贵只买一支AB型的,并说:“若想粗,笔头就弄钝些;若想细,就把笔头削尖。”

《南北极》杂志,曾刊登齐以正先生的一篇文章,言及王德贵的精明:

他如此保守,按常规发展会极缓慢。但王德贵算盘极精,总能步步登高。

他首先在1967年香江暴动时大量捡便宜地盘;其后,又在新界葵涌、荃湾等乡下地方,大量吃进廉价地皮。

新界新工业居民区的不断设立,使这些被纳入卫星城的地皮身价百倍。

地产商中,有的热衷豪华住宅,有的钟情高级酒店及商厦。

他们同时都千方百计为公司建一幢招牌大厦。王德贵不想招风,长久未建招牌大厦。

就他建的楼宇来看,也与他人一样“朴素”,用料不讲究,单位皆属中小型,地方也比较偏,售房对象自然都是普罗大众。

他看准香江闹房荒的好市景,故他的“便宜货”也能卖出好价钱。

1972年,华懋置业年盈利两千五百万港元;1973年四千五百万港元;1974年五千五百万港元;1975年已逾七千万港元。这个盈利额与同期的郭得盛新鸿基相等。

而胡应项的合和,到1979年纯利才突破七千万港元大关。

令人折服的是,王德辉未将公司上市集资,也未靠银行磅水,靠的是自有资金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

到七十年代未,王德贵已当之无愧成为地产界的大哥,可与华资地产五虎将平分秋色!

然而,王德贵在商界却默默无闻。除了有意购房的升斗小民外,地产界知详王德贵的,寥寥无几。

1972年,恰和所控的置地欲收购牛奶。

华懋与牛奶合组牛奶地产,对抗置地吞并。

王德贵的大名首次见于大众传媒。不过,当时人们关注的焦点,聚集在怡和大班纽壁坚、牛奶董事长周锡年身上。

此役一过,王德贵如过眼烟云,即被公众遗

现在,王德贵因标参一案,成为传媒追踪竞炒的明星。

话说龚心汝于1983年4月16日,将一千一百万美金汇在台北第一商业银行东台北分行詹秀贞帐户。

当日,绑架主谋鲍郑娜月乘机飞往台北。

郑娜月是已故足球名将鲍景贤的遗孀,与友人合营旅行社,常在香江上流社会周旋。

另一主谋詹秀贞是台湾商人,从事布料染色剂生意,王德贵曾在父亲的贸易行做过化工颜料业务,故彼此曾有过交往。

绑架团伙还有一重要角色叫陈四海,是个“小开”人物,常出没堵档,估计与社团有染。

汇往台北的钱折合新台币四亿三千万余元,郑娜月提取其中的一亿三千元台币,詹秀贞获一亿三千万元台币,还有一亿五千万元台币存入叶荣添的帐户。

叶荣添是香港的计程车司机,在赌场认识陈四海,陈四海给他一个发时机会,于是他乘机来台湾旅行。

郑娜月给他指示,要他在台等陈四海到来,然后一道去取存于叶荣添帐户的一亿五千万元台市,便可得到陈四海付的两百万港币的酬劳。

东窗事发,詹秀贞即逃往日本,至今未归案。郑娜月则乘机逃往夏威夷。

留下叶荣添一人在台老老实实等陈四海来取钱——其时,他帐户的一亿五千万元台币早被警方通知冻结。

叶荣添躲在友人家时被台警拘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