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子很大,几乎将落山村半包围了在里面。
林子里物产很丰富,易远很可惜不能进到里面去。
野山菌原身也只认识香菇,还有一种伞状的蘑菇,但是那个伞状的蘑菇得秋收的时候才会有。
易远就更不认识多少野山菌了,他只认识煮熟后的菌子样子。
野菜也是脑子里的记忆,蕨菜,灯笼草,鹅儿肠,香椿等。
海林子边上住了三户人家,相距挺远,原身跟他们也不是很熟,加上现在农忙,人都在地里忙活,大门紧闭的。
易远左右看了看,沿着村里人走出来的小路来到海林子的外围。
因为好奇,也觉得很新奇,便张着眼睛到处看。
“这是断肠草?”易远见到一小片开满黄色小花朵的草丛,照着脑子里的记忆念出了它的名字。
断肠草也是村里人叫的,学名他反正不知道,只知道这玩意不能给牲畜吃,吃多了拉肚子。倒不像名字那么吓人。
边上还有一片野地瓜藤,铺满了整个草地。
灯笼草开着花,叶子的颜色看起来脆嫩。易远找了找,挖了好几棵放进背篓里。这灯笼草其实该叫做蒲公英才对,只是村里人见它种子圆咕隆咚的像灯笼,这才叫灯笼草。
蒲公英可以炒着吃,凉拌,煮稀饭,还清火。
蕨菜长得还挺小,但也是最脆嫩的时候。鹅儿肠已经开了花,一片片的很好看。鹅儿肠也叫做鹅肠菜,这个易远还是知道的。
因为有段时间城里很流行吃野菜,一些营养高的野菜他们家也有吃过,他二姐还特意给他普及了一下。
只要仔细找,总是能找到记忆里认识的野菜。
“木耳?”易远低头瞅着眼前一截断木上软趴趴的东西,有点黑,摸起来滑腻腻的感觉像蛇的皮肤,而且还黏答答的。
易远仔细看了看,确定是木耳了这才开始摘。
木耳不多,大概也就够两顿的。
新鲜的木耳吃了有毒,因此这些木耳还得拿回去晒起来,等晒干了之后泡发了炒着吃也行,凉拌也可以。
林子里还有不少的野果树,只是现在大多都只是在开花,有些慢的,也还只是在发芽。
来时的背篓空空,到了这会儿也有了些重量。
易远抖了抖背篓,觉得今天这样就已经可以了。反正来日方长,以后有的是机会来这里寻宝。这会儿得早点回去才行,要是被大哥发现了,估计又免不了一顿说。
“小远哪,咋身子才好就去海林子啊。”刚走到村中心的晒场,一头发花白,穿着补丁的大爷很是不赞同的看着易远。
“唐爷爷,在这儿唠嗑呢。”易远笑眯眯的走过去,挨着老爷子身边坐好,顺便将背篓摘下来放到身前,“我就是去林子外边挖了点野菜,不碍事的。”
唐爷爷今年六十七岁,是村子里少有高寿的老爷子。因为年轻时候干活太累,如今腿脚有点不好使,儿子跟儿媳还有孙子都是孝顺的,也没让他下地,只让他没事到晒场跟同村其余干活不灵便的老人聊天打发时间就好。
“你这娃子就是瞎来,这伤了脑子能轻巧吗?可别再给摔了。”唐爷爷干枯的手摸了摸他的后脑勺,“这还正结疤呢,可别再到处瞎跑了。”
“嗯嗯。”易远往跟前凑了凑,好让老爷子更方便摸脑袋。同时向另外两个老人招呼道:“王爷爷好,赵爷爷好。”
“好好。”王爷爷为人比较乐呵,见着村子里的孩子都笑眯眯的。
“小远哪,地里的种子都下完了?”赵老爷子显然更关心地里的事情。
易远点头,“下完了,上河沟这边的三亩地今天应该就能完,下河沟那边估摸着还得两天功夫。”
“唉,好啊,这眼瞅着也到了下春雨的时候了,可得赶紧着。”赵爷爷咳嗽了两声,接着道:“你这娃子也不要老往林子跑了,昨儿个我还听封小子说,在林子里看见大虫子了。”
易远愣了下,才想起来大虫子是个什么东西。
大虫子也就是老虎,只是这边村里人好像对老虎有一种天然的畏惧,因此平日里也都不直接叫老虎,而是叫做大虫子。
“知道了,赵爷爷你这是感冒了?”易远上前在赵爷爷背上轻轻拍拍,担忧道:“现在夜里天凉,赵爷爷晚上可得注意多盖点被子。”
“林子里有大虫子了?”旁边唐爷爷跟王爷爷很震惊,也很担忧。因着才开春,家家户户的地里都没啥青菜,不少村里人都是去海林子里挖野菜来吃的,这有大虫子,可咋整。
赵爷爷拍拍易远的手,夸道,“好娃子,不用拍了,老毛病了。”然后才又回道:“可不,封小子昨儿个去林子里打猎了,听着大虫子的叫声了,说是离着还挺远。”
“唉,这可咋整,庄猎户去县里了,村子里就封小子一个会打猎的,这大虫子可别到林子外来了。”两位老人都很是担心。
易远在边上陪着三位老人唠了会磕,顺便将背篓里的野菜清理了一遍,泥土什么的都清干净了,烂叶子也摘了下去,回家洗洗就好。
纯天然无污染。
夕阳斜下,金子般的光芒照在晒场,有点晃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