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由于之前豫章告急,孙贲为了守住治所南昌,把附近建城、新淦等县的县兵都抽走。

此时赵云、黄忠率部一路向西撤离,途径大小城池都没遇到任何抵挡。

豫章南部有两条赣水主要支流,一为锦河、一为袁河,两条支流并行排列,皆起于西部罗霄山脉北部的九岭。

赵云、刘晔跟着黄忠逆锦河西进,由河谷坦途转入九岭山地,辗转走了十余日才进入荆州地界。

千余将士轻装简行,所携带的粮食已在山中耗尽,需要在醴陵补给再出发。

由于黄忠提前派人到长沙、桂阳送信,两郡已经收到刘磐的求援和‘诚意’,他们一边准备劳军所需的粮食,一边抽调郡县吏员赶赴醴陵,准备接收自南昌迁来的百姓。

醴陵城外已设下两里粥棚,人马无需入城就能进食休整。

赵云望着眼前场景,不由得心生感慨:“到底是磐公子面子大,我来荆州有两年时间了,第一次感受如此贴心的劳军。”

“毕竟是刘荆州从子,两郡主官又是新上任,多少都会卖他面子”刘晔话到一半见黄忠走来,立刻终止话题与赵云迎了上去。

相向而行到近处,三人老远就抬手问礼。

“老将军,我们要的船”

见赵云迫不及待,黄忠如实答曰:“长沙此时苦无大船,而为数不多的货船,此番也征为运粮所用,如果坐渔船返回襄阳,我建议渡江后步行”

“渔船”

赵云皱起浓眉,心说一条渔船才坐几个人?

别说在长江中晃个不停,就是在湘水、汉水也摇得厉害,他麾下那两百将士多是北方人,就这么硬坐恐怕要吐死在船上。

见赵云脸上凝重,刘晔拱手向黄忠打商量。

“老将军能否再帮忙协调协调?挪几艘货船把我们送到长江北岸,反正现在主力还没来,几艘船也影响不了物资运输”

黄忠面露难色:“非我不愿协调,实则末将位卑言轻,根本没机会见到韩太守,另外八万军民消耗甚巨,长沙、桂阳既要筹备还要运送,两郡此时都离不开货船,先生如果不着急赶路的话,可以在醴陵等一等,磐公子到后必然能解决。”

刘晔听完直摇头,眼看着天气越来越冷,不知黄祖、刘磐需要多久撤离,更不知周瑜会不会发兵追击,继续等下去赶不上年关。

“既然抽不出船来,只好从陆路返回襄阳,希望黄将军再去协调,途经长沙各地以及渡江,都需要长沙郡的支持。”

“嗯我嘴笨”

黄忠支支吾吾说了几个字,突然就感觉眼前一亮,然后兴奋说道:“先生既是刘府君座上宾,不如跟我一起入城?长沙郡丞、主簿都到了醴陵,相信不会慢待先生。”

“也好。”

刘晔颔首应下,旋即与赵云一起入城。

打马来到醴陵县衙,晃眼发现正堂中人影不少。

长沙、桂阳来了不少郡级官吏,已经按官职大小在堂内分次落座。

跨过门槛,登入殿堂。

黄忠正准备为众人介绍刘晔,面南主位上那人突然站起身,直勾勾看着赵云走了过去。

赵云目光敏锐,他虽然不认识来人,却能通过来人的衣着,判断出其郡守的身份。

心说还是子扬先生面子大,就连郡守都亲自迎了出来。

“大兄,是你么?”

“啊?您说我?”

看着郡守灼热的表情,赵云用手指着自己确认,并向身边刘晔、黄忠张望,心说这人玩哪一出?

见赵云表情奇怪,那人热情丝毫不改,随即点头并追问:“我听说将军姓赵,乃常山真定人士?”

“对啊,有什么问题?”

赵云仍一脸懵,来人蹙眉捏着下巴,质疑问道:“从闹黄巾到现在,虽说已近二十年不见,但怎记不得自己亲兄弟?大兄不记得卓弟?”

“兄弟是记得,但所谓卓弟就末将家中本有一兄,已在数年前离世,您”

“啊?你不是我兄长?”

“本来就不”

刘晔见认错亲人场面尴尬,连忙上前打圆场:“您是桂阳赵太守吧?令兄也叫赵云么?否则怎么会认错?”

赵范摇头苦涩回答:“此事说来话长,子龙将军与兄长太相似,我还以为他改名了呢”

“难道身形外貌也”赵云欲言又止。

“将军既是真定人,应该知道光和七年那场浩劫,我们家在常山有些薄田,结果一夜之间就”

看着眼前的赵云,就像看见亲兄弟般亲切,赵范便把自己遭遇和盘托出。

赵范原名赵卓,与赵云一样是常山真定人,祖上经过数代努力积攒了些土地,成了乡间殷实的地主之家。

当时黄巾起义席卷天下,这种小地主缺乏武装保护,最容易遭受暴民冲击,成为历史斗争牺牲品。

赵家钱粮不但被一抢而空,族中亲长也在这场浩劫中先后殒命,赵卓与兄长当时在县中私塾开蒙躲过一劫。

两兄弟十五六岁的年纪,一夜之间从地主之子成了流民,最后在南下逃荒期还走散了。

赵卓辗转数年流落至郴县,当时荆南四郡正爆发汉末大瘟疫,他命硬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