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杜凯丰这段时间也没闲着,中秋节过后,田里的小麦要种。.

种西瓜的二十多亩地,他想了想还是空了下来。虽然他手里有肥料,但是让田地歇一歇比较好。主要原因是山坡上不好上机器,没法耕犁,他一个人工作效率太低,等他收拾好,肯定要错过小麦种植的季节。

而且山上的果子,山坡上的红薯,都等着收货,样样都要忙活,他实在分不开身。

杜凯丰移植过来的金丝小枣,结的果子不是太多,一棵树上大概只有一百多个。但是果树多,几千颗果树,算下来也能结不少果子。

这些金丝小枣,到底还是受了土壤气候的影响,结的果子比杜凯丰在基地里看到的小了很多。他当初在基地里买枣树的时候,基地的工作人员给他介绍过,金丝小枣的重量大概是在五到七克左右。但是杜凯丰田里小枣,最大的也才六克,一般枣子都在四到五克左右。

虽然枣子小了一点,但是味道还是不错的。当初枣子还青的时候,杜凯丰就摘下几个尝过,味道不错,又脆又甜。最近树上也有那么几个红的,大多在树顶,得的阳光多。

杜凯丰也让三毛帮忙摘下来几个,这时候枣子掰开,中间还有黄色的丝线相连,这就是金丝小枣名字的来历。这种枣子,不用看就知道,肯定很甜。味道确实也很不错,香甜可口。而且这种甜很天然,不像有些水果,吃的人嗓子疼,这种枣子吃多少都不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最近杜凯丰又多了一个事情,让三毛去树林里找成熟的枣子,找的多了,就给杜恺裕带着,给靖昕靖凡吃。找的少了,就揣在口袋里,每天中午吃过饭出门散步,看到谁,就给谁几颗,一般小孩子分到的比较多。

因为树林里果子不多,而且也不太摘,杜凯丰也提前跟村里的孩子说了。现在不能去摘枣子,想吃了就来跟他说,他让三毛去摘。这些果树今年才刚种下,用竹竿什么的乱打,对枣树不好。

大家都知道杜凯丰这枣树花了不少钱,赚钱就指望这些枣树呢,因此也都再三交代自己的孩子。杜凯丰给了枣子,才能吃,不能偷偷的去田里摘。

农历九月初,正好是十一附近,郑立一家终于从外面回来。.

他们没有过来,而是先回家看看,他们家离杜凯丰这里也不是太远,夫妻两个想回家住。至于郑立,他坚定要住在杜凯丰家里,这里好吃的一大堆,不住在这里会少了很多吃的。

郑季军夫妻也只好听他的,住在这里。好在杜凯丰这里离他们家也不算太远,能经常回家看看。

杜恺裕为了欢迎他们过来,买了不少吃的过来,一家人人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

郑立一家过来之后,杜凯丰轻松了很多。但是郑季军夫妻不太乐意,他们每天的工作实在太轻松,每天就随便到果树林里看看,拔拔青草,再不然就是帮忙翻翻那片空地,杜凯丰也不让干太久,两人有点不适应。

这么干了两天,郑季军找杜凯丰说不行,再这么下去他们没法干,对不起杜凯丰给的工资啊。

杜凯丰觉得这些事情也不算少了,每天都下田干活,而且齐秀萍过来之后,主动承担了家务和做饭,他轻松了很多,这么些事情难道还不够。

“这都是顺手的事情,哪里算是工作。”郑季军搓着手说。

“原本打算过几天再收红薯,那咱们现在就收了吧。”红薯能存放,也不用及时收,杜凯丰原本打算再等几天,红薯经霜以后会更甜更好吃。既然郑季军闲不住,就先挖一些红薯出来。

每天挖四五百斤红薯出来,郑季军去卖生红薯,齐秀萍去卖烤红薯,就在一中附近,累了还能去杜恺裕店里休息休息。

“这个好。”郑季军连连点头,两种方法卖红薯,总不会卖的太差。而且杜恺裕提前跟他说了,一中的学生都特别喜欢吃杜凯丰种的东西,红薯肯定也喜欢。

杜凯丰早就让杜恺裕帮忙打了一套烤红薯的工具,电动三轮车又买了两辆,不过两天时间,工具就部备好。郑季军也在这段时间练习了几次,很快掌握了烤红薯的方法,吃的大毛跟二毛每天跟在他身后。

郑季军的红薯烤的不错,杜凯丰就趁着中午出去遛弯的功夫,拉了不少人过来,让他们先尝尝烤红薯,尝个鲜。

往后想吃烤红薯,他们就只能自己过来拿红薯,回家烤了。

第一天开业,杜凯丰没给他们带太多红薯,两个三轮车里的红薯加起来有三百多斤。能卖多少不确定,但是肯定能卖出去,至于剩下的,就给杜恺裕,他家如果吃不完,就送给邻居。

郑季军跟齐秀萍不像杜凯丰想那么轻松,总算有点正事干,肯定要干好。

江口县是个农业大乡,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种红薯,老一辈的人从小没少吃红薯,甚至有些人因为吃的红薯太多吃伤了,看到红薯就想吐。

但是最近几年,因为产量,处理方法和储存的问题,几乎没有人家再种红薯。就算有人家种了红薯,也只种一点,足够自己家吃就行。所以原本烂大街的红薯,如今也能卖上好价钱,最低也要一块钱一斤。

杜凯丰给家里的红薯定价,一斤两块,烤红薯则是一斤五块。都比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