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ep;&ep;这样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心情,反而大家更多地在调笑王忆。

&ep;&ep;有人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ep;&ep;又有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ep;&ep;作家们平时的生活可能比一般人还要枯燥一些,像王忆今天遇到的事情甚至可以算得上是难得。

&ep;&ep;说不定,今天的事情以后会变成王忆笔下的素材。

&ep;&ep;作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未必需要经历过类似的事情,但如果能够有更多的经历肯定是更好的。

&ep;&ep;大部分的作家也会把自己的经历揉合到作品中。

&ep;&ep;有时候读者在看书的时候,看到某些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片段,可能会很诧异,认为是作家自己编的,或者是故意用了夸张手法。

&ep;&ep;其实并非如此,现实往往比小说还要更加离奇。

&ep;&ep;之前庄语写过一部反应乡村思想落后的小说,里面写到了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

&ep;&ep;一户人家,祖孙三代,年轻夫妇出外打工,一双儿女留给爷爷奶奶抚养。

&ep;&ep;有一天,奶奶给孙子孙女儿洗澡,先给大一点的孙女儿洗完,准备给她穿衣服,又怕水温太低留孙子在水里受凉,就把洗澡盆放在了煤炉上面加热,连带着孩子也放在盆里。

&ep;&ep;后来可能奶奶年纪大了精神不好,给孙女儿穿衣服一时忘了孙子还在煤炉上面,令小孩子活活烹死。

&ep;&ep;这件事情写出来,有些人根本不信,非说庄语是为了悲剧而制造悲剧。

&ep;&ep;但是对庄语来说,这件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而且还是他们同村的事情。

&ep;&ep;不过这件事情也给庄语提了个醒,虽然现实中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他毕竟不是新闻工作者,要做的也不是如实记录新闻,他应该顾虑到故事写出来之后呈现的效果。

&ep;&ep;假若书写出来,让很多人第一感觉是虚假的,不论里面写的东西是不是有据可依,有实可考,从某种层面来说都是失败的。

&ep;&ep;酒菜还没上桌,众人围绕着今天的事情聊着天,庄语也就提到了之前的这件事情。

&ep;&ep;听庄语说完之后,刘源说道,“我觉得还是不用太过考虑读者的感受,我虽然知道你是在照顾读者,但是时间久了多少有些逢迎读者的意思,难以坚守本心。”

&ep;&ep;刘源说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随后又被王忆反对,“如果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去考虑受众的感受,这无异于自言自语。”

&ep;&ep;“或许最上乘的文学作品就是自言自语。”刘源说道。

&ep;&ep;张重挑了挑眉毛,这让他想起了朱光潜。

&ep;&ep;朱光潜曾经在一封公开信中提到过他的主张:最上乘的文章是自言自语。

&ep;&ep;跟刘源此时说的话不谋而合。

&ep;&ep;刘源和曾经的朱光潜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因为大部分的纯文学都是如此,作者在创作初的用意首先就是要发泄心中所不能发泄的。

&ep;&ep;朱光潜后来在解释自己说过的这句话的时候,也引用了劳伦斯说过的一句话:为我自己而艺术。

&ep;&ep;他曾是克罗齐的忠实信徒,而克罗齐认为艺术即为表现,表现即为直觉,直觉即为情感与意象相交而产生具体形式的哪一种单纯的心灵综合作用。所以艺术的创造完全在心里孕育,再心里完成。

&ep;&ep;至于把心里的艺术写出来,不过是一种物理事实而已。

&ep;&ep;不过朱光潜的想法在后来有了一些转变。

&ep;&ep;“张重,你认为呢?”

&ep;&ep;张重正在回想《谈文学》,忽然被余冬雨问道,便笑着说道,“刘源你说的话倒是跟你所做的事情有些出入。”

&ep;&ep;刘源挑眉道,“怎么说?”

&ep;&ep;“你扪心自问,你的作品可否是自言自语?”张重问道。

&ep;&ep;刘源沉吟起来,随后无奈摇头,“不是。”

&ep;&ep;“当然不是,你的作品中很多地方故布疑阵,设置悬念伏笔,如果只是自言自语,这些东西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而你之所以这样写,其实也是希望能够在读者心中产生效果。”

&ep;&ep;王忆深以为然:“这样一看,文艺上的许多技巧,其实都是为了打动读者而来的。如果只是自言自语,根本就不需要那些技巧。而我们在座的大部分人都没有办法标榜自己的作品是自言自语了,因为我们很多人是职业作家,先入为主想着也去生产文学作品,才会去注意灵感。我们的初衷就是要写一部作品出来,供人欣赏。”

&ep;&ep;刘源皱巴着脸,虽然没有说表示认同张重他们的言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