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沧海非水☆

编辑于2019-4-2814:50

再次敲打键盘,已经是12月4日,距离我从川西回来,已8月有余,从春天到冬天,不得不说,我的拖延症确实已经病入膏肓。

4月25日,在甘孜县城悠闲的吃过早饭,就直奔目的地亚青。因为目标明确,所以这一路并不赶。

亚青,是之前我并不知道的地方,在决定去色达之前,一直在纠结,因为稻城亚丁纠结,如果去亚丁,我们的出行战线会拉长,作为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我和倩倩来说,出去太久还是有点难受和担心。而亚丁和亚青又不在同一个方向,百度和小红书了很久,关于亚青的文字不多,只知道亚青是覚姆禅修之地,是藏区深处的女儿国,是全世界最大的覚姆修行区。色达依山而建,亚青则是绕河而建,这里半寺半城,对亚青,内心真是充满了期待。

人生如梦,浮沉如空,为欢几何,百转千折。亚青寺在白玉县,距离白玉县城122公里,离甘孜县城102公里,从色达过去大概3个小时的车程,经过垭口的地方,又是一阵鹅毛大雪,我们兴奋的喊师傅停车,各种拍照。出行包车就是这点好,不管在哪儿,都能随自己的心意,师傅万分小心的将车停在路边,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尽情的拍照,小徐不头痛了,倩倩也不缺氧了,这天地之间,唯有我们放肆的笑声最动人。

亚青寺又称“亚青乌金禅院”,这是一个隐藏在深山,被雅砻江和沙鲁里雪山包围的万人佛国,居住着超过20000的覚姆。来亚青寺之前在网上翻了翻,听闻亚青寺的清晨和色达的夜晚皆有绝美的风景。亚青的清晨,无数身披绛红僧袍的覚姆倾巢而出,浩浩荡荡的穿过昌曲河上的小桥走向讲经坛上早课,那一片绛红映红了一片天,也映红了昌曲河的一弯水。我们在路上一致决定就在此留宿一晚,明天再走。

到达亚青已接近中午,阳光很刺眼,风特别大。路上的兴奋加上高原氧气的稀薄,人还是挺疲惫的。我和倩倩先下车去找旅馆,进入亚青寺的大路边上一共三家旅店,我们逐一看完,住宿条件都特别差,斑驳的墙壁颜色暗淡,酥油味重到无法呼吸,被子上的污渍时隐时现,床头柜油腻腻的蹲在那里,卫生间没有热水。再次回到车里商量了一阵儿,决定玩半天了还是回甘孜县城,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大家好像都挺失落和遗憾的。于是不甘心的又下车在路边问了一个做小买卖的生意人,问有没有条件好点的住宿,他说没有,都是这样的,我们只好作罢。倩倩和小徐早上吃的少,有点饿了,我们仨一起到旁边的小餐馆里吃东西,大概是为了挡风,这边很多小餐馆的门帘就是一床厚厚的棉被,也是因为长期没洗或者很多的别的原因,这些门帘上基本都泛着厚厚的油光,我们仨进去后像几个傻子似的杵在那儿,饭馆里陆陆续续的有人抬头看我们,几乎全是僧人和藏民,大家没有使劲盯着我没看,眼神里也没有一丁点的恶意,都是友善的冲我们微微笑又各自埋下头自顾自的吃了起来。老板是汉人,我们问有什么吃的,他说菜谱贴在墙上,一看全是素食,僧人不吃荤,这里也没有荤菜卖。我反正也不饿,就先逛去了,留下她俩在那儿吃面.....据说饶大侠还在那儿豪气冲天的请一家藏民饱餐了一顿,话说在这片相信因果轮回的土地上与人为善,是一件多有福气的事情。

我一个人沿着昌曲河走,河对岸覚姆岛成片的红房子密密麻麻。一条昌曲河隔开两个世界,河这边是出家的男众,称为“扎巴”,河中心的岛上是出家的女众,称为覚姆。身边不时经过手持转经筒,或者手捻菩提子的僧人和藏民,年长的人岣嵝着身体,那些妇人们走路的姿势看起来就更吃力一些,藏族女人的风湿严重,腿脚都不太好。途中遇见一老一小的爷孙俩,可能见我是生人,孩子紧紧的盯着我看,他的眼睛特别大特别清澈,就像昌曲河里的水....我一股脑儿的把背包里的糖果全给了他,他们双手合十真诚的感谢我,因为几颗廉价的糖果带来的感恩触动着我的心,我想起我的诺儿和很多物质丰盈的孩子,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让她们对生活中很多的感恩变的愚钝起来,这是谁的悲哀?来藏区,如果你的行李里有多余的空间,哪怕一点点,多装些糖果吧!这一路,总会遇见很多的孩子,他的生活值得再多那么一点点突如其来的甜蜜和幸福。

言归正传,四人再次汇合后开始集体行动了,最想看的就是旁边山坡上密密麻麻的

“火柴盒子”,一座座形似盒子的房屋,就是覚姆们修行的地方。据说每年入冬以后,覚姆们就会进入一个仅容一个人的“火柴盒”小屋,进行为期百日的闭关修行,以其艰苦的生活条件换取日以继夜的修法之乐。从清晨到日落,在木屋里打坐不进一粒粮食,修行百日。这个季节的宜昌春暖花开,气候适宜。而此刻我们站在这昌曲河边的山坡上,鹅毛大雪从天而降,整个亚青茫茫一片,我们都穿着此行最厚的棉袄,但仍觉寒风刺骨,很难想象,入冬以后,这里会是怎样极寒的天气,她们又是如何连续数月蜷缩在这狭小的四面透风的小空间里禅修的.....想必每个能够留在这里修行的僧侣,都有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