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ep;&ep;裴文卓将这些富户地主家的安排禀报给方靖远,他却并未担心,反而安慰裴文卓,“他们不愿听就算了,反正就算真给他们南方产的双季稻,他们也未必吃得惯。先让普通百姓能够吃饱喝足,安居乐业就行。世家豪绅有家底,不怕折腾,就由着他们去吧。”

&ep;&ep;说着,方靖远拍拍他的肩膀笑道:“他们都已经肯拿出那么多钱和田地来安置流民了,自己的地,愿意怎么种就由得他们去吧!我们只要管好官田和那些新分派下去的田地,能够按照我们的计划执行就可以了。凡事起步阶段,没有十全十美的,三郎你做事认真是好,但不必如此求全,总有些人,要等吃了亏以后,才会懂得听话。”

&ep;&ep;“属下明白了。”裴文卓若有所思,点头说道:“正如当初使君改建海州城时,那些人不肯接受使君的计划,使君便另起新区……其实使君原本就没打算在老城改造,只是想给他们一点教训,是不是?”

&ep;&ep;“呵!知道就行,有的事,看破不说破,懂?”

&ep;&ep;方靖远没想到他如此灵透,一点就通,也就不再费心,将新港计划直接安排给他,有了海州为例,再建胶东新港时,就要比原来容易的多。哪怕如今的胶州新港,比海州港大了数倍有余,但这边因为原本金兵的破坏,几乎没剩下多少“钉子户”,加上方靖远看好的几个地方,如今还是一片空白的渔村,建造的难度远低于海州,都不用他再派人去盯着,只要规划图一出来,就有江南江北的各大世家抢着来投资建造,生怕再错过了这个更大的聚宝盆。

&ep;&ep;将后方的政务交给了裴文卓,又有朱熹坐镇学院,不断培养人才,方靖远这才能腾出手来,开始正式征兵。

&ep;&ep;先前因为朝中大臣们对江北形势不确定,又不肯拨付更多的粮饷,便是赵昚也不敢让方靖远放手征兵,以免给他招来更多的嫉妒和弹劾。如今江北四州失而复得,全靠京东军的殊死奋战,才避免了金兵南下,让临安重蹈昔日东京的覆辙。

&ep;&ep;而如今形势逆转,岳璃都已经拿下了河北三州,若是再不扩军征兵,反而会失去先前的优势,赵昚终于让人送来了诏书,不光同意方靖远扩军之事,还派了陆游从开封到济南,一路劳军犒赏,以示君恩。

&ep;&ep;方靖远也很清楚,在这个时代,赵昚能容许他和岳璃夫妻同掌江北军政大权,已是对他的极大信任和支持,若非他实在信不过其他人,他还真想这挑子撂出去,省得总被人在身后说道。

&ep;&ep;只是眼下军情险峻,除了他,也没有其他人能全心全意地支持岳璃在前方作战,单是每日里从江南调来的粮草,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送到前方将士和百姓手中,而不是被沿途官吏雁过拔毛,就已经是他在此坐镇给予的最大保障,换了其他任何一人在此,都很难做到这一点。

&ep;&ep;毕竟,论算术,整个大宋,还没人能算过他去。

&ep;&ep;“这批粮食,比先前约定了价格涨了三成……”方靖远眉眼都没抬一下,只是陈述了个事实,就让负责运粮的赵六安冷汗涔涔而下。

&ep;&ep;“禀使君,今年江北战事不断,很多地方都赶不上春耕,所以南方粮商趁机起价,下官收粮的价格涨了,也着实没办法啊!”

&ep;&ep;赵六安诉苦道:“这还是奉官家旨意,从一些大粮商手里强征来的粮食,若非如此,他们还想囤积粮食,再等两月北方缺粮时,还可以再涨几成粮价。”

&ep;&ep;“原来如此,想囤积居奇,哄抬粮价是吧?”方靖远冷哼了一声,说道:“你且将那些粮商的名字交给裴三郎,但凡这些粮商,以后都不予合作。”

&ep;&ep;“使不得啊!”赵六安叫苦不迭地说道:“若是没了这些粮商,以后要买粮食就更难了,他们都是联合抬价,不是一个两个啊!”

&ep;&ep;方靖远嗤笑一声,说道:“商人以利为先,你以为,利字当头时,他们还会联合抱团吗?三郎,你可记得盐引折中法?”

&ep;&ep;裴文卓起初还为那些奸商抬价而怒火中烧,忽然听得他发问,下意识地答道:“那是雍熙年间为抗辽实施的盐引法。粮商将粮草运送到军中,按其运送的粮草价值,发给盐引,可凭此回京师领盐销售……”他的眼睛一亮,声音中也带上了几分兴奋,“使君的意思是,在江北施行折中法?让粮商运粮来换取盐引?这……朝廷那边可会应允?”

&ep;&ep;赵六安听得也是目瞪口呆,“这盐引……都有定数,使君若是发的多了,只怕会重蹈昔日蔡相之难,引来非议啊!”

&ep;&ep;方靖远说道:“你也说了,蔡京发出去的盐引远超过盐田产量,滥发盐引跟空头支票一般,等于强取豪夺,商人最后换不到盐,自然也不会老老实实运粮给边塞将士,好端端的一个政策,就是被这些贪官污吏给败坏了。所以,我们不发盐引。”

&ep;&ep;“呃?那使君为何提起折中法?”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