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玉楼春》·辛弃疾
相比处在动荡中原其他诸侯国而言,随国形势一片大好,国力强盛,资源丰富,又处在汉阳诸侯的中心,占尽天时地利。
随候的心情也很好,中原再乱,也乱不到这个边陲重国。
最近又因为周天子威信尽失,自己嫣然成为汉江一带霸主,号令汉东诸侯莫无不从。
一切都是那么的悠然与惬意。
但是眼前有一件事情,让随候百思不得其解——楚国在修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又宽又平的青石路,从楚国的郊郢一直往东延伸,按这个情况预测,道路的终点应该是随国边境。
过了几个月,楚国的路修完了,困扰随候的疑虑烟消云散,和随候猜测的一样,这条路一直修到随国境内的瑕地附近,除了还没绿化,一切都是按照高标准修建的。
按照楚国一贯厚脸皮的做法,随候认为熊通绝对没有那么热心肠,来帮随国修路致富,因为他看见楚国坚实的战车和大型攻城设备正通过这条大路源源不断的运进瑕地。
原来楚国修的是一条军道。
按照常理推断,熊通修建军道的目的是来打自己。
随候久居汉阳诸侯老大,位高权重,但从没领过兵打过仗,看见楚军兵临城下,很是意外,急忙召见季梁和少师商量退敌之策。
随候和少师都是好大喜功的性格,看见楚军来了,很振奋,很久没有舒展筋骨了,很想出去和楚蛮子干一架。
季梁是个处事沉稳冷静的人,他劝阻随候静观其变,看楚军有什么动静再做下一步打算。
季梁是随国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开儒家学说先河的重要人物,李白誉其为“神农之后,随之大贤”,所以季梁说话很管用,随候虽然不乐意,也不得不采纳季梁的意见,先行按兵不动,等待楚军下一步动作。
等了几天,随候等来了一个人——楚国大夫薳章,薳章带来了楚国有意与随国一同维护汉东和平的最大诚意。
公元前706年,趁着齐、郑二国抵御北戎进犯之际,楚国陈兵瑕地,气势浩大,但没有急于发动进攻,一反常态的先礼后兵,派大夫蓬章到随国去和谈(“求成”)。
这样的行事风格是很不符合熊通个性的,按照原来熊通攻申伐权的莽撞劲来分析,他这次是碰到麻烦了。
楚国此次前来,原本是准备伐随的,后来改变了策略,临时决定用伐谋代替伐兵,因为熊通得到情报——汉阳诸侯正在整顿兵马,随时支援随国。
中原姬姓诸侯早已乱作一团,各自为战,远在南边的汉阳诸侯还是如往常一样团结无间,看见随国有难,这些小诸侯主动拉开阵势准备同楚军干架,这是熊通没预料到的。
随国城垣坚实高大,主动攻城将耗时颇长,战况一旦陷入僵局,便会引来汉阳诸侯的围攻。楚国有几把刷子熊通心里还是有数的,以少胜多打多国联军是很不划算的,于是熊通准备挖一个坑,等随候往里面跳。
做这个坑的主要目的是引蛇出洞,把蛇引出来了然后打蛇。也就是说设计将随国的兵马引出来,在野外用最短的时间歼灭,不让汉阳诸侯有反应的时间,达到消灭随国有生力量的战略目的。
但是蛇怎么出来,是个不小的问题。
大军压境,士兵都在磨刀了,楚国却派人来和谈,不管随候信不信,反正少师是信了。
少师向随候毛遂自荐,自告奋勇的表示愿意代表随候去楚国和谈,看看熊通在耍什么阴谋。随候也想了解楚军军备情况,便同意少师随薳章入楚和谈。
少师一踏入楚军大营,便敏锐的发现一个问题——楚军军纪涣散,斗志不强,虽然军士众多,但有很多是老弱伤残,和兵强马壮的随军没有可比性。
这是熊通为了引随军出城,执行方案的第一步——示弱,示弱的目的是让随国放松警惕。
不得不说这些演员的演技很好,也很敬业,让少师悬着的心稍许舒展,认为蛮子还是蛮子,没组织没纪律,甭管过多少年,还是不入流。
悬下心来的少师直接质问熊通:“随楚两国一直相安无事,这次随国什么地方做的不对,让你劳师动众前来兴师问罪?”
熊通直言相告:“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整句话表达的意思是虽然我是一个蛮子,但如今天下大乱,诸侯离心离德,楚国兵强马壮,也想介入中原政局,维护秩序,请随侯去周王室活动活动,给楚国封个侯爵之类的,也好在其他诸侯国面前说得上话。
随侯和周王室关系处理的很好,很多时候也为周王室声援,周王室也因为随国所处的位置重要,凡事对随国也有求必应。如今周王室威严日下,衰弱落败,但还是有分封爵位权利。
这也是为了引随军出城方案的第二步——请求,以有所请求的低姿态来麻痹随国。
原来还有求于我随国?面对楚国一班重臣有求与他的姿态,少师顿时忘乎所以,目空一切的态度展漏无遗,再三表态此事好办,包在他身上。
熊通很高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