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刘娥和李宸妃的后事,仁宗开始亲政,大宋王朝的正统天子终于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施政纲领。
亲政的第一步,就是给先前的案子平反,在仁宗的主持下,寇准被平反了所有罪名,追赠中书令,老宰相李迪被召回开封重新任职,前任秘阁校理范仲淹也被召回开封担任谏官。一时间朝堂上呈现出一股朝气蓬勃的态势,国形势一片大好。
然而形势还没好多久,以范仲淹为首的多名谏官就被贬官贬出京城,这一切的起因都源自仁宗的郭皇后。
郭皇后天圣二年进宫,在刘娥的钦定下被立为皇后,当上皇后时年仅十三岁。年纪小小当上皇后又有太后垂爱,小小的郭皇后有了一种错觉,觉得皇帝应该是自己的。但皇后毕竟不是仁宗自己选的,后宫佳丽三千,仁宗喜欢的多了去了没工夫搁郭皇后这儿闲扯,少女郭皇后备受冷落。
刘娥生前,对仁宗的后宫私生活管的很严不准乱搞,刘娥死后,仁宗没了约束,开始宠幸几个漂亮的妃子,其中尚氏、杨氏两人最得宠。
郭皇后愈发受到冷落,心情愈加郁闷,终于在一次跟尚氏当着仁宗的面吵了起来,尚氏仗着仁宗宠幸说话狂妄怒喷郭皇后,郭皇后从小家教严格知书达理,小姑娘娇生惯养但是对骂街一窍不通,惨遭尚氏怒喷了之后发现骂街骂不过,一气之下一巴掌扇在尚氏脸上。
平心而论,皇后管教后宫天经地义,不管你是谁不管的你品级有多高,在后宫跟皇后顶嘴就是错,这一巴掌扇的不亏。可郭皇后显然没看过宫斗剧,对后宫争宠一窍不通,她尚氏为啥敢跟你顶嘴甚至跟你对喷你都没意识到吗?她仗着皇帝在身边,皇帝宠她呀。
郭皇后一巴掌打下去不过瘾,又想接着再打,仁宗赶忙过来劝阻,没想到郭皇后急火攻心不管老公救场,巴掌没收住,仁宗人都扑过来护住尚氏了,结果一巴掌扇在仁宗脖子上。
这一下子可不得了了,打妃子跟打皇上那是一回事儿吗?仁宗一怒之下打算废掉郭皇后,便在朝会上讲了他的想法,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首相吕夷简发挥一贯的墙头草精神,领导说啥就是啥,皇上要废掉皇后?废废废赶紧的。
以范仲淹为首的谏官坚决不同意,皇后是后宫之首,母仪天下,即使有不当之处也应当给予纠正的机会,后宫的争端只是皇上的家事,不能以此作为皇后失德的借口就把皇后废除。范仲淹更是直接上梳,皇上您可赶紧歇着吧,甭想着废除皇后,矛盾内部化解,不能让外人知道。
北宋行政机构中书省门下省的首脑同平章事是宰相,但却管不了范仲淹,因为范仲淹是谏官,属于台谏系统,台谏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合称,类似于纪委+检察院+国家监察委,不仅可以监督弹劾各类官员,还可以监督弹劾国家的各类政策,官员独立向皇帝汇报,任免也由皇帝亲自任免,不需要经过宰相。
范仲淹这次回朝就是仁宗亲自下旨召回来担任右司谏,没想到刚回来没多久,范仲淹就给仁宗结结实实上了一课。
吕夷简自己到底对废后是什么态度,没人知道,只知道表现出来的态度就是应该废,废后之议开始以后,谏官们上梳就没停过,一股脑的劝阻不能废掉皇后,把仁宗搞得不胜其烦。也许是被谏官惹恼了,终于仁宗一纸诏书废除了郭皇后,赐她削发为尼。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诏书一下,朝廷炸开了花,范仲淹等同志们也不上朝了,直接要去找皇上要个说法,领着一堆谏官乌央乌央的就跑去后宫找仁宗。仁宗一看好家伙,这帮大臣们找过来我又喷不过他们,正面硬刚那还不得被他们唾沫星子淹死,于是后宫殿门紧锁,不放范仲淹他们进来。
谏官们一看皇上不让进去,更来劲,跪在殿门前不走,当时领头的除了范仲淹之外还有个他的同事叫孔道辅,这位兄弟更狠,直接拉着殿门上的铜环不停地叩打,一边还大呼,为什么不听我们台谏官员的劝阻一意孤行废除皇后。
中国古代士大夫从来都有一项优良传统,那就是死谏,为苍生为社稷,不管是触龙说赵太后还是邹忌讽齐王纳谏,再或是唐朝魏征,如果能够因为纳谏被记入史册青史留名,那可是太荣耀了。
还有一条,宋律规定,在大宋,任何人不会因言获罪。
仁宗可真被逼得不行了,一堆人堵在宫门口问他要说法,他又不敢开门对线,又不敢安排卫士去抓人。最后给仁宗逼急了急中生智,安排宰相吕夷简去给大家解释。
吕夷简这下可算是当了一回背锅侠了,范仲淹见到吕夷简也不客气,直接开喷,自己家里如果父母不和,当子女的还会先劝父母和好,宰相大人可好,皇上皇后不和就直接顺着皇上的意思废后。
面对义正言辞的范仲淹,吕夷简焦头烂额根本无言以对,推辞说这不是事出有因嘛,结果又被范仲淹怼了回来:
前朝废后的除了汉光武帝,其他部都是昏君,我们做臣子的就是为了辅佐君王,致君尧舜,现在皇上还没做到尧舜,先效法昏君废后,合适吗?
吕夷简被喷的体无完肤,实在顶不住了,虽然宰相大人喜欢当墙头草,但还是要脸的,只好安抚范仲淹,各位大人明天早朝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