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凌州留下主导修大坝和治理河道的人,也都是李铮精挑细选的。

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和聪明才智,再加上张睿也确实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双方相互配合,李铮不在的这些日子里,这边的水利工程进行的井井有条。

既不存在粗工滥制,也不存在材料上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

李铮检查了一番后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

这样看来,自己倒是不用一直留下来在这里督工了。

不过那张睿看起来却是一脸的愁容,让李铮有些摸不着头脑。

“张大人,我见你愁眉不展,最近是否有什么烦恼?难道灾区的重建工作有什么困难?”

张睿听到李铮这么问连忙摆了摆手。

“托大人的福,一切顺利。”

李铮在离开之前给了他不少关于灾后重建和管理的建议。

他严格执行着,朝廷那边的支援也很给力,李铮要的大夫和药材都及时送到。

所以这次洪灾过后,并没有出现什么瘟疫肆虐的情况。

大多数病人都在合理且及时的救治下恢复了健康,少于病人虽然没能挨过这一遭,但至少没有传染开来。

至于房屋重建等事项,如今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大多数失去房子的灾民,已经重新住进了新家。

“既然如此,你为何事烦心。”

张睿叹了口气,虽然无奈,但这件事总是要说与李铮听的。

“大人,您先随我回衙门看看账本吧。”

李铮去久别山的这段日子里,朝廷又拨了一次银子过来。

算上之前的两次一共是一百万两银子。

这笔钱着实不少。

此次水灾,凌州只是最严重的地方,再下游还有不少灾区。

朝廷前前后后花的银钱,粮食和其他物资加起来有足足三百多万两,其中凌州一个地方便占了二分之一。

只是李铮提的这几个都是大工程,十分费钱。

如今才过两个月,三处大工程两处修治过半,另外一处尚未开工,银钱却已经用去四十多万两了。

张睿不懂这些水利土木的工程,但是他听人说,这三项工程,最后修闸口这个才是最费钱的。

他算过,等水坝修完,河道改好,再加上其他的乱七八糟的收尾工作,可能只剩下四十多万银子,也不知是否够李铮用。

李铮一边翻账本,一边听着张睿去说这些。

账本上的账没什么问题,都是李铮经过严格估算的,没有用超,甚至在张睿的努力下,比想象中还少用了一千两银子。

这叫李铮非常欣慰。

而如今唯一的不确定因素是在久别山那里了。

实地考产后才发现那里的地形比李铮想象的更复杂。

一旦开始修建后,往返好几个时辰的路程,工人肯定不能来回奔波。

既然考虑到在那里安营扎寨,吃住的消耗便要更大一些了。

李铮暂时没做详细的预算,但四十几万肯定是不够的。

“朝廷那边说之后不派银子过来了?”

张睿点了点头。

李铮听完了忍不住咂舌,他合理怀疑朝廷那边突然如此抠搜,可能是朱地回去说了些什么。

靠!自己那天就不该告诉他那么多东西的,现在给自己挖坑了。

“这事情先不急,只管先做好这边的工作,久别山那边我暂时只是有个想法,具体的可能还要请示圣上。至于银钱方便的问题,需要等圣上点头后才能去估算,到时候差多少,我再想想办法吧。”

李铮优先想的肯定还是让朝廷拨款,如果朱元昊那边不松口,就只能再问那些个富商“借”一下了。

他有信心,三十万两银子以内的缺口,他是能解决的。

听李铮这么说,张睿稍稍松了口气。

“大人这么说是打算近日回京吗?”

张睿一开始就知道国公家的长子,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肯定不会常年待在凌州这个地方的。但一想到他这么快就要离开,还是蛮遗憾的。

他觉得李铮虽然年纪比自己还要小不少,但却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少年人。

若是能和他多相处一段时间,定然能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对自己的仕途很有帮助。

李铮拍了拍张睿的肩膀,道:“本来也不用这么快回京的,但是久别山的事情必须要陛下点头才能进行,兹事体大,我又不想来回书信拉扯,还是亲自回去一趟比较靠谱。但是你放心,等陛下同意后,我一定还会回来凌州的。我还得检查一下这些工程的成果嘛!”

在现代搞土木工程,讲究的都是终身责任制。

在古代可能没有那么严苛,但朱元昊花了大价钱给了李铮那么大权利,来治理这些。

若是第一天刚弄好,第二年就出意外了,李铮也得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对凌州的事情,李铮十分伤心。

如果不是信任张睿和周开宋宁等人,他此时也不敢轻易放手离开。

“好,那我就在凌州静候大人佳音!”

李铮叹了口气,他的想法那么大胆,即便朱元昊同意了,但对那些工人来说,也未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