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对整个皇宫来说都是悲伤的。
宫里最爱笑的公主走了,同时带走的还有皇宫里的笑声。
葬礼仪式繁琐、冗长。最耐不下性子的朱厚照全程参与,中途不发一言。
朱厚照遵照规矩,每天往坤宁宫给张皇后请安。没有妹妹在旁,母子两人淡淡交谈几句,面子上过得去便罢。再也不复往日的母慈子孝。
太皇太后几次在朱厚照面前欲言又止。
弘治帝找儿子谈了几次心,朱厚照还是老样子。
有些话说出来对内心的冲击,就像在木板上钉钉子。即便钉子可以拔除,木板上的痕迹依旧,补也补不全。
朱厚照像一个游魂整天浑浑噩噩。他迷失了生存的目标。不知道努力再活一世是为了什么。
权力、地位,还是金钱、美女?
尊贵如皇帝爹,也保不了自己的女儿。既然保护不了想保护的人,权力地位又有何用?
更让朱厚照觉得他努力活着是个笑话的,是每日进账四、五万的关注度。
他在左顺门骂官员、推出重金悬赏、开制冰作坊,一圈折腾下来收入的关注度刚好与每日消耗一万的关注度持平。但都不如他和皇后娘在永宁宫吵一架!
吵架有什么好关注的!
妹妹的葬礼完毕,只等选日子下葬。
本应该前往文华殿读书的朱厚照,瘫在清宁宫的藤椅上。他抬头望天,从日出东方直至朝霞满天,一看就是一整天。
乾清宫内,弘治帝紧抿双唇,合上手头的奏折。
又是一本弹劾照哥儿不敬皇后的。
“云南边城缺官员治理。”弘治帝努努嘴,“打发出京吧。”
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对视一眼,更改了奏章上的票拟,掌印太监李荣批红。上奏弹劾太子的官员瞬间被贬出京。
“还有一份弹劾。”
刘健有些手抖,已经有25位官员因弹劾太子被贬出京。有几份直言太子和皇后母子关系不和,实属活该。但大多数言之有理。
比如这一份。
“太子令人用蒙汗药迷晕了整座太医院。”
弘治帝摇头:“不是蒙汗药,是来自华陀古方的麻沸散。医术高明的院判醒来半天,竟查不出自己因何昏迷。朕又如何信他对公主没有中毒的判断呢?”
刘健张大嘴巴,一时无法辩驳。
公主的暴毙成了天家父子的心结。
弘治帝瞄了一眼奏章上的名字:“又不是科道言官,学什么风闻奏事!”
“太祖成立惠民药局,想让看不起病的百姓免费看病。太医院一直懈怠,惠民药局名存实亡。让其调入太医院,专门负责惠民药局。”
刘健松了口气,好歹不是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再贬下去,不利言路通畅。
处理完奏章,刘健三人告退。
弘治帝满脸疲惫地靠在龙椅上,脸上不复刚才的云淡风轻。
“照哥儿在做什么?”
“回皇爷的话,太子爷一直坐着发呆。”
“今天没去光禄寺闹腾?”
“太子爷瞧过光禄寺送来御膳验毒的整个过程,排除了饯别宴上下毒都可能。自然不会再去找光禄寺的麻烦。”
弘治帝动用了东厂无数的好手,没查出女儿病故有其他原因。弘治帝相信东厂的调查。女儿体弱,风寒没好透又着了凉,一下子就没了。民间因风寒夭折的孩子不计其数。
“这孩子要找出一个理由。秀荣就是那个命,还能找老天要理由吗?”弘治帝身心俱疲。
李荣偷偷看了一眼弘治帝,犹犹豫豫地道,“太子也想要个理由,皇爷可以找一个。”
李荣认为太子是过不去心里的那道坎。太子内心深处还是相信他克公主的谣言。
“找一个?”
弘治帝敲敲御桌沉思。
“传钦天监监正。”
李荣给乾清宫总管王岳使眼色,王岳心领神会。
钦天监监正吴昊很快赶来。赶来的路上,传召的王岳屡屡提到公主死得突然,太子爷认定背后有原因。
吴昊秒懂。公主暴毙的原因肯定不是与太子命格相克。
“微臣参见皇上。”
“吴监正快快请起。”弘治帝难得露了个笑容,“朕想请教监正,宫里是不是有什么不太平?”
吴昊摇头:“微臣每日观星象未变,一切正常。”
“会不会有邪崇?”弘治帝引导。
吴昊眉头竖起、怒发冲冠:“何人在皇上面前胡言乱语。皇宫龙气冲天,邪崇绝对进不来。”
“真没有异常?”弘治帝不悦。
“这……”吴昊不敢确定地说,“请皇上容臣到宫中查看。”
“准!李荣,你亲自领监正去。”弘治帝相信钦天监会给他满意的答复。
把自己当木头人的王岳低头看御书房的地砖。
等待的过程中弘治帝无心处理政务。数次走到门口张望,来回踱步,显得心神不宁。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
“朕先歇息,监正来了立刻叫醒朕。”
弘治帝晚上天天歇在坤宁宫。陪同伤心欲绝的皇后回忆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没有一日不梦到女儿。多梦导致精神头不足。加上最亲的两人闹翻,弘治帝烦不胜烦。
王岳给弘治帝盖上薄毯。
进入九月,天气并没有比六月阴凉多少。御书房四周放上冰鉴,室内凉爽。公主的丧事花费几万块冰块,去年的藏冰捉襟见肘。得亏有制冰作坊在,宫里的用冰依旧能充足。
弘治帝小歇了半个时辰,李荣和吴昊还未归来。弘治帝有点烦躁,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